Skip to main content

《不可不知》足底筋膜炎復健+藥物治療可改善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萬博超
   日期:04月14日
 
   

 

 

 

足底筋膜位置連接跟骨和趾骨,是足部吸收震動能量的主要結構,如果足底筋膜承受過度的牽拉或傷害時,會產生退化甚至發炎疼痛。

足底筋膜炎常見症狀是長時間休息後,開始踩踏行走時,足跟會發生劇痛,例如早上下床的第一步,多走動幾步後會較為緩解,但走多走久後,疼痛又會再次加重,且部位大多在足跟偏內側。好發於足底受力不平均,如扁平足或高弓足,足底承重負擔較大。

臨床上可運用肌肉骨骼超音波影像來確認足底筋膜是否有厚度改變協助確定診斷,而足部X光檢查是否有跟骨骨刺,則不見得和疼痛有關。

部分病患要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動(例如跑步或長時間行走),並且在活動完立即冰敷痛處。也可到復健科接受物理治療,例如超音波、經皮神經電刺激治療。病況嚴重時,可用局部注射改善。

民眾可做一些簡單的足底運動。首先弓箭步或用浴巾牽拉前腳掌來伸展阿基里斯肌腱,每次維持20秒,反覆10次為一組,每天做3組。或是腳掌往外往內翻轉以伸展足底筋膜。腳底滾球按摩,以坐姿用腳底來回滾動高爾夫球或圓棍,每次3到5分鐘,每日2至3次。

此外,如有高足弓或扁平足,可以用矯正鞋墊加強支撐,或減重以達到減輕足部負擔效果。只要適當改變運動型態,並且及時接受治療,確實復健並堅持自我足部照顧伸展運動,一段時間後可以恢復正常行動能力。

足底筋膜炎與筋膜結構退化有關,體重過重、久站、過度運動及腳部結構異常者有較高風險。

腳部結構異常也容易出現的扭傷,醫師指出,主要是踝關節因多次扭傷造成韌帶鬆弛,穩定度不足,須藉由運動護具予以保護固定。部分患者腳踝扭傷常合併關節錯位現象發生,關節錯位導致人體重量無法經由踝關節均勻傳導分散至地面,造成踝關節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