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慢性肝炎病機為溼熱痰瘀虛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3月05日
 
   

 

 

 

慢性肝炎不容小覷,因為可能會演變成肝硬化。中醫師鐘文冠表示,傳統中醫認為,慢性肝炎主要病機包括溼、熱、痰、瘀、虛,患者病發之後常會出現溼熱蘊結、痰瘀交阻、疏泄失常、虛實夾雜、肝病傳脾等現象,以致不容易治療。

鐘醫師指出,溼熱蘊結又分溼重、熱重、溼熱並重,就以溼重來說,患者所生症狀包括大便稀溏、肚子悶脹、消化功能不良、水分容易停滯等,平常會感到身體重、很痠、很疲倦。中醫所說的溼指的是患者身上某種功能阻滯,以及體內水分發生不正常的代謝。

鐘醫師指出,另以熱重而言,這是一種充血狀態,患者常會眼睛帶紅絲、脈搏跳得很快、口乾口苦、心情煩燥、容易緊張、精神亢奮、晚上睡不著、白天常會很疲倦等。此外,如果是溼熱並重,代表病患體內溼熱都厲害,也因此,治療時利溼易生熱、清熱易生溼,最後溼熱夾雜,病情更是難以痊癒。

痰瘀交阻主要是溼熱薰蒸而致生痰、溼熱耗氣傷陰而生瘀,最後形成痰瘀交阻之象,病人可能症見舌色紫暗、唇色紫黑、舌下絡脈出現瘀點,這些症狀都是身上某部位循環受阻所產生的警告訊號。中醫認為,久病必有瘀,因此亦為久病之徵兆。

肝主疏泄,如果疏泄失常的話,病患情緒就會受影響,譬如疏泄太過容易急燥、發脾氣,疏泄不及則見情緒抑鬱、心志低沈。肝病發生後,一旦氣機升降失常,病患常患症見胃口差、打飽嗝、腹脹、精神倦怠、身體乏力等症狀。

另外,溼久易耗氣損陽、熱久易耗血傷陰,甚至久病易致體虛,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分,通常體虛之人難以抗邪,所以容易遭受風、寒、暑、溼、燥、火所傷,最後症見虛實夾雜之症。

中醫有所謂肝病傳脾、肝木剋脾土等說法,亦即肝會影響到脾的功能,進而導致消化功能失常,最後產生相關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