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九歲的江太太,因為腰痛而就醫,醫師看過X光片之後,懷疑可能是腰椎感染或腫瘤,因此安排她做電腦斷層檢查,並建議她使用副作用低的「非離子性」顯影劑。檢查當天,江太太在女兒陪伴下來檢查,剛開始兩人還有說有笑的,沒想到檢查完沒多久,江太太突然覺得噁心想吐,還有點呼吸困難的感覺,醫師判斷是對顯影劑過敏,經過治療和休息後,不適症狀才緩解。江太太不禁想問:「聽說非離子顯影劑很安全、不會有副作用,為什麼我還是會發生過敏呢?」
過去民眾如要進行電腦斷層或血管攝影檢查,如要使用副作用較少、較不容易過敏的「非離子型」顯影劑,常被要求要自費,從100年2月開始,健保局已開放全面給付非離子型顯影劑費用,以減輕民眾荷包負擔及降低過敏風險。然而,相較於傳統的離子型顯影劑,非離子型顯劑雖然副作用較低,但是仍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民眾在檢查前仍需與醫療人員充分溝通,注射/服用顯影劑如有不適,也要立刻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時,為了使器官組織間的對比更清楚、更容易看到病灶,大部分會使用到顯影劑。顯影劑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兩種,傳統的離子型顯影劑容易在溶液中解離,且滲透壓高於體液,容易產生副作用;非離子型的顯影劑較為穩定,且和人體滲透壓相近,發生輕度到中度副作用的比率較離子型顯影劑為低,因此逐漸成為使用的主流。
然而,每一種治療或檢查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不論是傳統顯影劑或是新型的顯影劑,最常見的不適副作用包括全身溫熱感、噁心、嘔吐、疼痛感等等,通常在短時間內就會消退;少數過敏體質者,可能引起較嚴重的過敏反應,像是紅疹、全身性蕁麻疹、寒顫、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通常在適當治療後,症狀就能緩解。
使用顯影劑造成的不良反應絕大部分是輕微而短暫的,雖然還是有極少數具有特異體質的民眾,可能在打了傳統型或非離子顯影劑後發生氣喘、血壓降低、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但是這些狀況極為罕見,民眾也不需要因為太過擔心而拒絕必要的檢查,反而可能延誤治療時機。
當醫師認為有必要做進行需注射顯影劑的相關檢查時,建議您可以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為什麼要做檢查、還有沒有其他替代辦法、是否由專業人員操作、先前是否有過類似的過敏反應,還有如果在檢查當中發生不良反應,院方將會提供怎樣的協助和治療等。在檢查過程中如果有任何不適,也要立刻向醫護人員反映;檢查結束最好休息觀察一陣子,確定身體無恙後再離開醫院。
而對於使用顯影劑卻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嚴重疾病、障礙或死亡)的患者,我國也有藥害救濟制度給予保障;只要是在沒有人為疏失的情況下,且經衛生署藥害救濟過審議委員會認定不良反應的發生確實與顯影劑有關,就可以獲得藥害救濟給付。近三年的藥害救濟申請案中,有17件疑似與顯影劑有關,經過審議後有 12件獲得給付,少數沒有獲得給付的案例通常是患者本身的疾病所導致的不適症狀,和顯影劑沒有明確的關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