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類風濕性關節炎必氣血閉阻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6月26日
 
   

 

 

 

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一種侵犯關節的病症,常會造成患處疼痛、腫脹、僵硬。中醫師鄭集誠表示,傳統中醫認為,這種病症屬於歷節病,外邪侵犯後常會導致肝、脾、腎等三臟虧損,通常臟腑虧損程度決定人體正邪消長、病情輕重,然而,「氣血閉阻」是必然的病理演變過程。

 

鄭醫師指出,這種病症大多是風、寒、暑、濕等毒邪侵犯體虛患者,以致閉阻經絡、血氣不順、鬱熱化毒,最後蓄結在骨節、四肢之間,連帶影響到臟腑,這是第一個致病因素。一旦在體內變生瘀熱濕痰之後,往往會形成第二個致病因素,然後繼續侵蝕筋骨,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鄭集誠醫師進一步指出,肝、腎、脾虧損是發生病症的重要關鍵所在,因為三臟虧損就會造成筋骨或肌肉失去滋養,以致於外邪更容易乘機侵襲。另一方面,三臟虧損促使氣血津液也跟著虛弱,進而導致禦邪抗病能力低下,如此恐將反復感受外在毒邪。

 

患者發病後,長期下來正虛邪戀、邪入骨骸,進而毀損筋骨、暗耗精血,最終就會形成虛實相挾、寒熱錯雜之頑痺痼疾,這時要治療恐怕相當棘手,因為病情已經愈來愈嚴重。所謂正虛邪戀,指的是人體正氣已虛,但是體內餘邪卻未盡除。

 

值得一提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能跟外傷有關,因為部分患者未罹病之前,曾有局部跌撲外傷病史,以致於氣候變化就感受寒濕,進而局部出現痠脹疼痛,發病後舊傷腫痛尤其嚴重,由此說明外傷病史跟這種病症有很大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