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是指五種淋證,屬於傳統中醫說法。中醫師羅明宇表示,排尿異常、尿道障礙、淋瀝不斷等症狀統稱淋證,淋證又可分為熱淋、血淋、石淋、膏淋、氣淋等五種型態,臨床上不只是單一型,患者常見複合型,現代醫學常見於泌尿系統感染疾病、攝護腺病症、結石、腫瘤等。
羅醫師指出,中醫認為觀察小便異常變化就可以初步診察腎臟、膀胱等病變;熱淋患者發病時多半急驟劇烈,伴有發熱怕冷、小便紅赤發燙感、灼熱刺痛、腰痛怕觸壓、口苦、嘔吐感、便祕、苔黃膩等症狀,常見於感冒所造成急性腎小球腎盂腎炎。
血淋患者常因勞累造成尿液中夾血,通常血淋一證涵蓋大多數急性尿路感染,病患臨床表現為尿血痛、尿頻、尿急、尿痛、肉眼發現尿血或鏡檢下看見尿血;石淋患者常因尿道發炎產生體質濕熱蘊積,以致尿液雜質結為砂石,常見成份為草酸鈣、磷酸鈣結石,特別是具有痛風家族史患者最常見,通常以小便排出砂石為主症,以及出現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腰腹絞痛難忍等症狀。
膏淋患者常見攝護腺發炎或輸精管發炎造成體質濕熱、蘊結於下,症見小便如脂如膏、尿液混濁如米泔水、尿道熱澀疼痛等症狀;氣淋患者常會自覺小腹脹滿明顯、小便艱澀疼痛、尿後餘瀝不盡,常因肝鬱氣滯、惱怒傷肝、工作壓力太大而引起下腹部異常感,常見於膀胱過動症、攝護腺肥大。
羅明宇表示,中醫認為治療淋證,熱者宜清、不通宜利、下陷宜升、虛者宜補、陽虛宜溫補命門,就以小便不通所致淋證來說,初起為實證、熱證較多、可清可利,但是病情拖太久就會進入慢性期,這時不當使用抗生素將導致身體過度寒涼。
身體過度寒涼將會耗傷腎陽、促使氣化不順利,治療上最好溫腎益氣以恢復氣化,然後再予以溫補;中醫治療總要予以清熱利濕解毒。
羅明宇醫師強調,雖然中藥起效相對較西藥慢,但是作用更持久、穩固,因此病情處於急性期階段,用抗生素快速控制炎症,再用中藥調整身體機能,可以降低發作的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患未經醫師診治就自行使用抗生素,雖然可以暫時緩解濕邪所化之熱,但是病情過了一陣子還是會反覆發作,因為膀胱濕邪依舊存在、人體陽氣氣化依然阻滯,以致於病情纏綿難痊癒,甚至有慢性化的現象。
有些病人自行使用偏方,常含苦寒藥物,使用不慎損傷人體陽氣,陽氣消耗殆盡,濕邪無法化熱,甚至出現寒化現象,將成為寒濕體質,一病未除,另一病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