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小朋友吃中藥,常會因苦味而加以排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呂庶熙表示,很多家長帶子女看中醫,不外乎是為了治療感冒、腸胃病、呼吸道疾病,然而,這些小患者都怕中藥苦味,所以家長只好在科學中藥粉加牛奶、蜂蜜、糖水,殊不知如此一來,只會造成解藥、牴觸藥效等結果。
三歲以下嬰兒不易餵食中藥粉,就算家長加水稀釋餵食也不能接受,往往喝下去之後就會吐出來;三歲以上至十二歲以下小朋友還是怕中藥苦味,家長只好加一些東西來稀釋苦味。
不過,藥粉加牛奶會解藥,藥粉加蜂蜜、糖水則容易生痰及脹氣。呂醫師指出,以摻了蜂蜜或糖水的中藥粉為例,如果是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喝了以後咳嗽就不會好轉;如果是脹氣等腸胃病患者,喝了以後脹氣會變得更嚴重。
建議家長餵食三歲以下嬰兒時可以加水稀釋、少量多次,以便讓嬰兒習慣中藥。另外,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可以用溫開水稀釋後飲用,有助順利服用中藥粉。
呂庶熙醫師進一步指出,其實中醫用藥可以變通,譬如加甘草以便減少苦味、改變中藥方以便降低苦味,甚至於使用不苦的中藥方,以感冒為例,通常會給患者服用普濟消毒飲,不過,這道藥方味道最苦,因為方中含有黃芩、黃連、板藍根等藥材。
病患無法接受苦味,可以改用荊防敗毒散,方中含有羌活、獨活等藥材,味道中苦;如果病人還是無法接受,可以改用銀翹散,這道藥方味道微苦,加上使用溫開水稀釋,稀釋後就相當容易飲用。值得民眾注意的是,雖然中醫用藥可以變通,但藥效也可能因此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