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以為灰指甲,竟是皮膚癌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  楊欣潔
   日期:08月13日
 
   

 

 

 

一名61歲男子右手中指甲增厚變形,且顏色暗沉,曾懷疑為灰指甲,但使用藥物3周後仍時好時壞,甚至出現疼痛及分泌物,進一步檢查竟發現為皮膚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思穎說,這名男子用抗黴菌藥物治療後未好轉,後來培養檢驗男子指甲的黴菌也發現,並非灰指甲常見的皮癬菌而是念珠菌,因此懷疑可能為皮膚癌。

台北榮總再為男子做組織切片後,確定是十分罕見的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幸好癌細胞僅侵犯到真皮組織,他接受手術清除癌細胞後,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北榮皮膚部主任劉漢南說,灰指甲是黴菌感染疾病,台灣盛行率高,但甲板下鱗狀細胞癌病例十分少,根據文獻資料,全球只有200多名病例,榮總也只收治過2到3名病例。

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好發在60歲者,初期沒有症狀,也常被誤認為是灰指甲,而受到忽略。

朱思穎說,甲板下鱗狀細胞多侵犯手指,且好發於食指與中指,多僅侵犯1指,但也有侵犯2到3指;危險因子包含外傷、曾接受過放射線照射、使用過含砷的地下水或病毒感染等。

朱思穎表示,灰指甲與甲板下鱗狀細胞癌區別在於,皮膚癌好發於手指甲,而灰指甲則較常見於腳趾,且灰指甲也較不會有疼痛或分泌物。

若能早期診斷發現甲板下鱗狀細胞癌,癌細胞大多局限在表皮內,治療時只要拔除指甲,切掉一部份甲床,日後雖無指甲,仍可保留手指頭。

但如延遲診斷,癌細胞可能往下延伸至真皮,甚至侵犯骨頭,當癌細胞侵犯較深,就須截掉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