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坐立難安的痛—下背痛(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60期)
   記者:  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藥師 黃志偉
   日期:03月24日
 
   

 

 

 

藥師:我昨天因為腰痛就醫,醫師說是下背痛,開了聽說是鴉片類的止痛藥物給我,我服用後覺得想吐,冒冷汗,還很暈,很難受。另外,我忘記是要冷敷還是熱敷對我比較好…。這樣的問題,相信發生在門診應不在少數。「下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種症狀,病人時常在背部近腰處有疼痛和僵硬感等抱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肌肉韌帶損傷或骨骼退行性所導致的。下背痛在美國是列為第二常見至門診就醫的問題源由,高達84% 的成人,終其一生至少會有一次下背痛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下背痛在所有不同文化中,發生的比例是類似的。少數背痛案例是源自於特殊疾病,大部分背痛是不具特異性。對許多人而言,急性下背痛具有自限性,也就是不需要特別治療,通常在4週內就會痊癒,但對某些病人而言,下背痛可能會持續4-12週 ,成為亞急性,甚或超過12週,形成慢性下背痛。雖然急性下背痛,復原率很好,但下背痛復發率高,6個月內復發率約40-50%;一年內復發率約70%。

下背痛的症狀

背是由骨頭、肌肉和其他組織所組成,幫助我們維持站姿或進行彎折等動作,背部骨頭我們稱為脊椎骨,包含脊柱,而脊柱保護脊髓,脊隨控制我們感覺和移動等能力,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神經根位在脊隨內,會穿過脊椎骨,而遍部下背部和腿的神經根稱為脊髓尾,因此,下背痛呈現的症狀也與此相關。神經根病變是下背痛常見的症狀,可能原因與神經根被突出的椎間盤脊椎或關節炎刺激所致有關,坐骨神經痛是指神經根病變的最常見的症狀,病人通常會有輻射性疼痛、麻木,刺痛或肌肉無力等抱怨。嚴重者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造成身體和心靈上的負擔。

下背痛的鑑別診斷

臨床上引發背痛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肥胖、年長、性別(女性)、工作、生活型態和社會心理狀態等。患有下背痛之病人,醫生憑藉疼痛發作的的位置,所持續時間,以及疼痛程度,和任何與現有背部疼痛有關細節和及理學檢查就可作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以加作影像學檢查,例如X光、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等,並透過某些疾病的評估,診查病人的下背痛僅是單純肌肉或骨骼性問題,還是有其他潛在因素所致。評估面項包括外傷,累積性創傷、不明原因消瘦、年齡大於50歲,特別是婦女和男性骨質疏鬆症或壓縮性骨折、不明熱,尿道或其他感染史 、免疫抑制,或糖尿病、癌症史、長期使用類固醇、年齡大於70歲、局部神經功能缺損合併漸進或失能症狀、下背疼痛持續時間是否超過六個星期、疼痛前曾是否進行過手術及腹主動脈瘤病史等。

下背痛治療一般會透過休息,保守的止痛及肌肉鬆弛劑等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和手術等來進行,分述如下。

修正平日活動及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是過去幾十年來治療急性腰痛標準治療之一。但近期研究證明,病人疼痛消除所需時間與臥床休息是無關的,甚至相較於保持活動狀態,臥床休息可能讓病人疼痛感輕微增加,身體功能恢復較慢,事實上,運動是有助於緩解肌肉痙攣,防止肌肉力量損失的。疼痛期間,除避免高負荷量的運動外,迅速恢復到日常生活作息及進行輕度運動如「走路」是最好的活動建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