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首位,晚期的五年存活率僅有兩成,與患者接受標靶治療時出現抗藥性有關。
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大腸直腸癌幹細胞中的微型RNA146a,是造成抗藥性的主要元凶。
陽明大學與台北榮總大腸直腸癌研究團隊,經幹細胞實驗發現,癌症幹細胞中的微型RNA146a,會誘發促使癌症幹細胞倍增、快速增殖,並產生抗EGFR標靶藥物的抗藥性,若能透過藥物抑制微型RNA146a表現,就有機會抑制腫瘤生長,研究刊登在國際期刊《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計畫主持人,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楊慕華表示,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約二成需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其中四成會產生抗藥性,但原因不明;之前研究已發現,癌症幹細胞中的蛋白質Snail是造成抗藥性的主因,這次研究團隊用3年時間解密,發現蛋白質Snail所調控的微型RNA146a會傳遞訊息,讓腫瘤幹細胞分裂,導致藥物失效。
Snail只存在於部分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身上,並未普遍存在於人體中,楊慕華解釋,Snail與微型RNA146a的關係就像是上司與下屬,Snail為行政院長,微型RNA146a是控制癌細胞抗藥性的內政部長,因為抑制Snail表現較困難,若能抑制RNA146a,可使腫瘤變小,研究是首度發現RNA146a的作用。
台北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姜正愷說,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若不治療,僅能存活6個月,接受藥物治療有機會延長至2年,未來若在患者出現抗藥性時,給予藥物抑制微型RNA146a,可提高患者存活率,不過,距離新藥開發,仍有一段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