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複方藥膳補元氣,可減少中藥材副作用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嘉芳
   日期:11月18日
 
   

 

 

 

人參、黃耆是民眾常用的補氣藥材,中醫師表示,補氣並不是愈多愈好,藥材的搭配使用也很重要。

單一藥方 不建議長期服用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曹永昌表示,人參可分紅參及白參,紅參較溫熱;白參較涼補。黃耆則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單用人參比較熱性,燥熱容易上火。」開業中醫診所賴清旭說,紅參溫熱,可補心氣、肺氣;至於粉光參屬涼性,主要補肺脾。不過,民眾補氣不建議長期使用單一藥方,通常中醫「複方配伍」可降低中藥材的副作用,並提供療效。

黃耆可顧「表」,就像身體披上外套一樣,較能抵禦外邪入侵,並提高免疫力,比較不容易感冒。

麥門冬苦寒 清除人參燥熱

氣虛除了可使用人參、黃耆等補氣中藥材外,生脈飲也是不錯的選擇。賴清旭表示,生脈飲通常為複方,它含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達到中醫複方配伍的概念,提高血液含氧量及身體能量。

麥門冬性味苦寒,具有清熱滋潤、生津止渴效果,它能清除人參補氣產生的燥熱。另外,五味子含酸苦乾津鹹五種味道,但吃起來偏酸,具有收澀效果可入肝,常被當作保肝食材,生脈飲添加五味子可收斂人參補氣效果,建議白天飲用,可感覺精神變好。

搭紅棗枸杞 口感佳易入喉

如果氣虛又有血虛,除用人參、黃耆等藥材或生脈飲補氣外,賴清旭說,民眾再搭配紅棗、何首烏、枸杞,其中紅棗與枸杞有甜味,加上五味子偏酸,口感酸酸甜甜的,很容易入喉。

泥鰍、鰻魚 蛋白質好吸收

除了生脈飲外,泥鰍、土龍、土虱、鰻魚、鱔魚也是不錯的補氣食材,曹永昌說,這類食材的蛋白質結構與人體相似,因此食用後的吸收效果佳,易有立竿見影之效。

中醫有所謂「以形補形」觀念,像泥鰍、鰻魚等物種滑溜有勁,運動神經發達不易捕捉,民眾食用這種活動力強的料理,搭配枸杞、黃耆及涼補西洋參各1至2錢,不僅能增添藥膳風味,還能補氣養神、疲倦一掃而空。

香菇可補氣 皮膚差者不宜

另外,以豬腸、豬肚為食材的四神湯,常使用白朮、茯苓中藥材,並搭配薏仁增加口感,亦是坊間常見的補氣料理;十字花科類的花椰菜、包心菜或菇類的香菇、草菇等,也有補氣效果。不過,皮膚不好的人應避免食用菇類,以免菇類的藥性易發散,恐致皮膚搔癢症狀加劇。曹永昌說,只要一周吃一、兩次藥補,連續食用四、五周;或天天食補持續兩、三周,就能感覺精神明顯變好,不易疲倦與嗜睡。

值得注意的是,補氣並非愈多愈好。曹永昌說,一旦氣補太多,容易堵塞胸口,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精神亢奮睡不著、過動等情形。

另外,並非所有體虛的人皆可自行進補,賴清旭說,陽虛及陰虛者必須長期調理,最好就醫尋求專業進補建議,以免身體愈補愈糟,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