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神經麻痺常會造成眼歪嘴斜,已嚴重影響外觀,患者通常會馬上就醫診治。中華黃庭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陳朝龍表示,中醫認為,這種病症又稱為面癱、口眼喎斜,病機為臉部絡脈空虛所致,進而促使風邪乘虛而入,最後就造成痰瘀痺阻、筋脈失養,剛開始治療宜驅風散邪。
陳醫師指出,西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痺屬於急性神經發炎的現象,至於為何會突然發炎還不是很清楚確切的原因,可能部分患者是因為局部受風或著涼而致病,但通常大部分都伴有疲勞或失眠史,所以常認為可能是局部受到風寒才會發生痙攣的現象,進而導致局部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迫而致病。
陳朝龍醫師進一步指出,門診中就碰過三十多歲的男性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起床後就出現眼歪嘴斜的情形,求診時自訴臉部肌肉僵硬,而且有微微的刺痛感,漱口時沒辦法讓嘴巴閉合,含在嘴裡的水常從嘴角流出來,而且左眼不能完全閉合、左眉無法上提,也因此,患者感到煩躁不安,深怕從此再也沒辦法恢復正常。
傳統中醫治療顏面神經麻痺病初期常用驅風散邪為主要治法,然後依患者個人體質用藥,通常會使用荊防敗毒散、葛根湯等中藥方,以及白附子、殭蠶、鉤藤鉤、天麻、菊花等單味中藥材。
到了恢復期或後遺症階段,這時候患者常有氣血瘀阻的情形,適合用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中藥方,以及白附子、殭蠶、白芷、地龍、地鱉虫等單味中藥材。
如果患者出現熱象時,可以酌加夏枯草、黃芩等單味中藥材以便清肝膽之熱。
針灸療法適合用來治療顏面神經麻痺。陳朝龍醫師表示,針灸療法治療這種病症常以散風通絡兼調理氣血為主要治則,通常多半在麻痺側取穴,可以先取遠處穴位,包括合谷、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然後再取近處穴位,包括陽白、迎香、攢竹、翳風等穴位。
陳醫師指出,治療時還可利用皮內針扎臉部的肌肉起止點,大約就在聽宮、下關、攢竹、翳風、陽白、肩井等穴位附近,使用皮內針有一些優點,一方面有助於鞏固療效,另一方面還可以達到持續治療的好處,不過,治療步驟通常會比較繁瑣,患者應耐心接受治療,治療後患者就會感受到症狀改善的情形。
陳朝龍醫師進一步指出,其實治療的關鍵之處就在於改善患處附近的循環功能,除了使用針灸療法之外,還可以搭配中醫推拿手法促使患處肌肉放鬆,不過,推拿時不僅僅針對局部,而是以整體為著眼點。
原則上,通常可以從腰部、背部、頸項、耳朵後方、耳朵前方、臉部等地方,循序漸進地依序推拿整復,以促使整體肌肉得以放鬆,如此一來,患處附近的血管、神經循環功能就可望獲得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