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有黃鼻涕就吃抗生素?錯!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 葉勝雄
   日期:12月17日
 
   

 

 

 

病毒引起的感冒是兒科門診常見疾病,6個月到3歲嬰幼兒,平均每年得6次感冒。鼻腔和鼻竇黏膜互相連通,如果併發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等感染,就可能造成急性細菌性鼻竇炎。

 

美國統計,呼吸道症狀病童中有6至7%是細菌性鼻竇炎,由於感冒在影像學檢查上也可能出現異常,因此詳細的病史比X光更重要,要釐清症狀出現的時間順序及嚴重度,才能診斷鼻竇炎。

 

美國兒科醫學會針對1到18歲兒童,公布新版「急性細菌性鼻竇炎的診斷與治療指引」,將鼻竇炎臨床表現歸納為三型:

 

持續型:流鼻水、任何顏色的鼻涕、或日間咳嗽,症狀持續超過10天未改善。

 

惡化型:症狀稍微好轉後又惡化,或有新的發燒、鼻水或鼻涕、鼻塞、日間咳嗽等,常在生病的第6或7天。

 

驟發型:出現39°C以上高燒,而且已經連續3天以上有黃綠膿鼻涕。

 

新版指引強調,只有在懷疑鼻竇炎擴散到眼窩或顱內時,才須注射顯影劑作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因為持續型患者有機會自己痊癒,所以不一定要立即使用抗生素,也可以選擇觀察3天,以避免腹瀉、尿布疹、皮膚紅疹等副作用。

 

抗生素效果通常在3天內就會顯現,如果鼻竇炎3天未改善,考慮加強藥物。而任何時候的急遽惡化,都要小心其他併發症,並評估是否需要口服藥以外的治療。

 

當懷疑有鼻竇炎時,身體檢查也很重要。兒童較少主訴頭痛或臉部疼痛,有時稍微按壓鼻竇附近才會覺得痛,例如顴骨後的上頜竇和前額的額竇,較小的幼兒可能不會分辨壓覺與痛覺,當一邊痛一邊不痛時,較具參考價值。如果是持續型的,要和過敏性鼻炎、氣喘區分;如果是惡化型的,要和中耳炎、肺炎區分;而只要是發燒,所有可能的原因都要再檢視一遍。

 

常見的錯誤是一有黃鼻涕就吃抗生素,其實感冒中後期鼻涕會變黏稠,也可能出現黃鼻涕,不一定就是鼻竇炎。另一種錯誤是醫師開立抗生素後,症狀稍微好轉就停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會不斷篩選出抗藥性強的細菌。若要徹底治療鼻竇炎,兒童至少10天,成人至少5天,才算完成療程。

 

預防鼻竇炎

 

控制過敏:過敏性鼻炎若沒有好好控制,將變成細菌溫床。

 

減少感冒:勤洗手,盡量少帶嬰幼兒到密閉的公共場所。

 

施打疫苗:兩個月大開始施打的五合一疫苗,包含b型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可同時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