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育兒偏方百百種,心急媽咪別輕信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詹建富
   日期:12月12日
 
   

 

 

 

前一陣子,引發社會重視的女嬰死亡案,原本傳出家人誤信偏方,在奶粉中加鹽可治脹氣,後來證實是伯母惡意所為,斷送一條小生命。

近年來,網路興起,許多古老的偏方又四處流傳。以牛奶加鹽為例,目前各大親子育兒網站,有新手媽媽詢及「我家北鼻每天脹氣,每天哭鬧不已,怎麼辦?」就有熱心的網友提供經驗,「每次泡ㄋㄟㄋㄟ時,可加入一點點炒過的鹽巴」,另有媽媽回應:「這方法效果不大,我都為寶寶用薄荷油按摩」。

書田診所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在牛奶中加鹽可解寶寶脹氣的說法,毫無根據。他解釋,新生兒腹壁肌肉較為鬆弛,腸胃功能未發育完全,本來就容易脹氣;再者嬰兒出生6個月內,主導排泄功能的腎小管還在發育,額外添加鹽巴,只會增加腎臟負擔。

葉勝雄指出,喝配方奶的寶寶脹氣的原因有許多,除了牛奶中的乳糖進入腸胃後,會開始發酵,產生氣體外,奶嘴過大或過小,使寶寶在喝奶時嘴形無法完全吻合,或奶嘴孔洞大小影響奶水流速,甚至有的媽媽疏於注意,寶寶已喝完奶,卻忘記取出奶瓶,都會讓寶寶食入大量空氣。

餵完奶後 輕拍背助排氣

葉勝雄建議,在寶寶餵完奶後就要直立抱著,另一手將手指併攏、手掌拱成杯狀,輕拍其背,幫助他打嗝排氣,也可順時鐘為寶寶按摩肚子,但不必用到薄荷油或其他精油,避免寶寶脹氣。

網路上也流傳用煮熟的雞蛋或鴨蛋,在瘀青處來回滾動,去除瘀血。長庚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暨美容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耀立表示,滾雞蛋其實就是熱敷原理,並沒有治療功效,其他如推拿、放血,也無法有效治療瘀青,一不小心使更多微血管破裂,反而「青」上加「青」。

黃耀立說,瘀青是微血管遇到外力碰撞造成皮下出血,血小板發生作用而凝結成血塊,並因血紅素中的鐵發生氧化,出現紫青色,時間漸久,就會逐漸轉為黃綠色,若沒有被肌膚吸收,就會留下淡褐色的色素沉澱。

黃耀立表示,由於個人體質不同,瘀青殘留身上的時間、程度也不同,想要趕快消除瘀青,可借助市面上的去瘀軟膏。

半歲以下 清水沐浴即可

此外,有些寶寶有異位性皮膚炎或尿布疹,網路流傳可用母乳皂幫寶寶洗澡,也有老一輩的人提供浴後擦麻油的偏方,但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嘉琪表示,前述作法對於肌膚正常的寶寶,並無大礙,但皮膚處於發炎狀態的寶寶,恐加速惡化。

徐嘉琪說,新生兒皮膚厚度只有成人三分之一,且角質層功能尚未健全,很容易受刺激,引起過敏或發炎,而所有的皂類大多是偏鹼性,一旦過度清潔、刺激,則皮表上弱酸性的保護膜會被破壞,更何況是抹上麻油可能已潛藏細菌,屆時造成小傷口的感染,得不償失。

徐嘉琪說,6個月以下的寶寶,清水沐浴即可,若有輕微尿布疹,可在沐浴後在屁屁塗上含氧化鋅的藥膏或凡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