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夜間無法順利入眠的民眾,日來因被醫生換藥,睡都睡不著,抱怨新藥像糖果一樣,一點都沒感覺,眼睛睜到天亮都沒睡著,痛苦不堪。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科陳麗卿醫師建議放掉對藥物的依賴,重拾自己的生理時鐘。
陳麗卿醫師表示,失眠個案可分為幾種類型,像是壓力型、逃避型、作息紊亂型等等。
一、壓力型:這類個案常憂心明天又要早起(不能遲到、還要打拼一整天、不能沒精神),不可以睡不著。帶著憂慮的心情叫自己快睡快睡,卻怎麼還不睡,越不睡越緊張,越緊張越睡不著。
二、逃避型:這類個案害怕面對夜深人靜,其心理總是想「什麼都不要想、睡著就沒事了」、「白天忙一點,就不會亂想」,因此,這類個案常會急著吃藥,以為藥吃就睡了,有煩惱明天再說了。
三、作息紊亂型:這類個案常主訴「沒有壓力」,但是白天缺乏生活重心,無所用心,生活沒有成就感,常常有空就躺床休息,雖然沒睡著,但夜眠就不好睡了。
陳麗卿醫師指出,不管哪一類病人,長期服用安眠藥超過一、二個月以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依賴。因此,這些個案對藥物的改變非常敏感,即使是同成分、只是換了包裝,吃起來仍感覺很不一樣。若換了劑型(短效變長效),個案對藥性吃起來很不一樣,就非常不能接受。
陳麗卿醫師還是建議病人從根本做起,建立良好的生活型態、適度的壓力調適、運動、放鬆練習,才能放掉對藥物的依賴,重拾自己的生理時鐘。與其把時間花在挑哪一顆藥,不如多跟醫師討論什麼是健康的睡眠衛生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