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用藥百科》肝胃鬱熱致腹部灼熱痛用清胃散解鬱散結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
   日期:101年07月16日
 
   

 

 

 

腹部出現灼熱痛,有些患者屬肝胃鬱熱體質。中醫師楊正成指出,當胃有灼熱痛,痛感急迫,煩躁易怒,口乾喜飲,舌紅苔黃乾時,一般需清胃散結、解鬱。

楊正成醫師表示,肝胃鬱熱患者,脈象多偏弦數,情緒不佳,排便燥結,臨床多以清胃散、左金丸為主方治療;具體用藥,則需諮詢中醫師。

胃火灼盛的民眾則症見口臭、口渴,牙齦紅腫,舌紅苔黃少津,脈滑數。治療上主要採消熱瀉火。至於中醫說的肝火,涵蓋情緒不佳,生活緊張,睡眠不正常,造成類似神經失調的症狀,患者常見焦慮不安、口乾口苦,煩熱等症狀,

情緒容易緊張,壓力。也就是情志不暢容易造成肝胃鬱熱。病人會有胸悶曖氣、不思飲食或容易腹脹等症狀,有些人還會出現腹痛腹瀉等狀況。中醫認為,無論肝 火、胃火都可能造成口中異味。胃火所指與消化問題類似,可能因為食用過量刺激性食物或因為消化系統有發炎或病變等等因素所致。

另一種則是胃氣上逆,多發生於腹壓較大的人,例如肥胖或長期便秘者,通常此類病人常有胃腸痞悶甚至容易有噁心感,呃逆頻繁。治療以平胃降逆為主。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因血瘀出現疼痛時,需活血祛瘀,方能止痛。中醫師楊正成指出,當出現瘀阻時,患者可能出現痛感較劇,痛如針刺,甚至因瘀出血。

楊正成表示,例如當瘀阻胃絡時,患者通常痛處固定,如同針刺、刀割,不喜被按壓,甚至吐血,解黑便,脈象偏澀居多,臨床多以失笑散、丹參飲合用加減,進行治療,用藥不妨諮詢中醫師。

血瘀疼痛者也常見舌下血管顏色呈現深紫,舌頭有瘀斑,這類患者,屬於瘀血阻絡型。舌色紫而暗背後可能的的病因很多,大都與血流不順暢、血液黏稠度高有關。

疼痛的表現,在不同患者身上常有差異。中醫觀點認為,疼痛範圍廣,痛點較不固定者多為氣滯所致;痛點比較固定者,多為血瘀。有些患者可能合併兩種情況。

有些民眾情緒起伏後容易出現氣滯造成的走竄痛,尤其胸肋兩側附近悶痛較常見,此時可利用理氣藥材改善。

對於血瘀型問題,醫師指出,多數出現局部疼痛,痛有定處,或有麻木感,舌質紫暗,薄白苔,治療上必須活血化瘀通絡。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容易緊張、情緒波動大,一般多有氣滯等問題。中醫師楊正成指出,腹部脹滿作痛,痛到胸肋兩脅的人,一般常有情緒困擾,常以柴胡疏肝湯加減方治療。

楊正成表示,肝胃氣滯者也容易曖氣,典型的患者兩邊胸肋兩脅容易感到脹痛,舌邊略紅,舌苔白,排便不暢,容易急躁發怒,口乾咽乾,便秘,舌苔薄黃或黃厚,脈弦。

實熱型患者暴躁緊張的表現一部分屬中醫所說的肝鬱化火,肝鬱化火需疏肝理氣、清熱瀉火及鎮靜寧神。患者出現激動易怒、心慌驚恐、心煩口苦時,中醫認為歸於肝主疏泄之功能異常導致肝氣鬱結的現象。

醫師指出,這類患者中醫常予以柴胡疏肝湯、加味消遙散等中藥加減。中醫處方可同時輔助情緒不佳的狀況。另外,此時進行經絡穴位按摩、針灸都有一定的幫助。 甚至只要簡單的肌肉放鬆按摩,讓患者減少緊繃感,對病情的恢復都有一定的作用。以中醫來說,主要也是針對患者的緊張、失眠、憤怒、呼吸不順暢等部份予以方 藥及針灸的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