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 - 地黃之主要炮製品比較(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47期)
   記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 蔡邱轔 藥師
   日期:
 
   

 

 

 

三、藥材性狀的比較3

鮮地黃,塊根紡錘形或圓柱形,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皺紋、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的疤痕。肉質,易斷。飲片斷面淡黃色,可見橘色油點,中部有放射紋理。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呈不規則的團塊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飲片斷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光澤,具黏性,無臭,味微甜。

熟地黃,呈紡錘或圓柱形,外表黑色,具半圓形之結節,有芽痕,有縱皺紋和橫長之皮孔。飲片不規則扁圓錐形短塊,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油脂狀塊,黏性甚大,味甜。

四、功效主治4

鮮地黃,味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等病症。

生地黃,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功能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主要用於治療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病症。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主要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病症。

五、臨床應用5

鮮地黃多汁,苦重於甘,用量約12~30克,清熱涼血生津效佳,熱甚傷津者多用。臨床常用於化膿性中耳炎、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

生地黃質潤,甘重於苦,用量約9~15克,清熱力道稍差,而長於滋陰,陰虛血熱、骨蒸潮熱者多用。臨床常用於心力衰竭、肺結核喀血或潰瘍病出血有血熱見證者、流感或腦膜炎屬熱入營血者、結核病出現陰虛低熱者。

熟地黃質厚味濃,其味由苦轉甜,其功能由清轉補,用量約9~15克,以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為主。臨床常用於貧血、糖尿病、高血壓病、肝腎陰虛証者。熟地黃入煎劑宜文火慢煎,空腹服用效果較好。(全文完)

參考資料

1.王宏洁、金亞宏。鮮、生、熟地黃藥材中3種活性成份含量的比較。中國中藥雜誌,2008:33(15):1923-5。
2.吳金環。地黃與熟地黃對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響。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11:第17卷(第8期):161-3。
3.謝文聰。輕鬆認識中藥。中國醫藥大學,2008。
4.王輝武。中醫百家藥論薈萃。重慶出版社,1994。
5.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現代臨床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