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代醫學發展迅速,以前令人聞之喪膽的癌症,現今已發展出許多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在使用各種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的同時,也可能造成癌症患者身體上短期或長期的傷害。
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顏厥全醫師表示,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在這兩年已與肺癌、肝癌並駕其驅,發病年齡層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國民健康局也將大腸直腸癌篩檢列為重點項目之一。
手術治療仍是大腸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不過近年來藥物的進步也大幅改善病人的存活。醫師解釋,目前用於大腸直腸癌的化療藥物主要有三種,分別為5-FU搭配葉酸(leu-covorin,簡稱LV)、草酸鉑類的奧沙利鉑(Oxaliplatin)及喜樹鹼衍生物的抗癌妥(Irinotecan);以及兩種標靶治療藥物分別為bevacizumab(又名Avastin癌思停)及cetuximab(又名Erbitux爾必得舒)。
顏醫師說明,對於轉移性大腸癌患者,若能妥善組合並循序使用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病人的平均存活期可達兩年以上。目前三種化療藥物與爾必得舒均有健保幾付,且在今年6/1起,健保開始給付化療藥物抗癌妥合併使用標靶藥物癌思停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癌上。
此外,每一種腫瘤藥物多少都會造成患者健康損害,如使用草酸鉑類藥物奧沙利鉑,會引起病人的周邊神經病變,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引起休克。
另一方面,少數病人因先天體質問題,對抗癌妥的代謝較差,治療後會發生嚴重腹瀉及白血球數量下降等副作用等問題,因此在接受此類治療時應由專業醫師謹慎評估,並定期追蹤,以期將副作用傷害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