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院內嚴重藥物不良反應通報 案例之探討

發表於
   資料來源:成醫藥訊
   記者:蕭淑華、高淑敏
   日期:
 
   

 

 

 

前言

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一直是醫療院所評鑑之重點項目。由於藥物不良反應是在正確診斷、使用正確藥品及劑量下所發生,因此不是所謂的醫療疏失。成大醫院自98 年開始執行網頁通報,當臨床上疑似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時,醫療人員皆可上網通報,並由藥師進行評估與追蹤。對於嚴重且具教育意義的ADR 通報案例,進行定期之檢討並加強宣導,希望院內同仁透過經驗分享,以提高對ADR 的警覺性,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傷害。

依據病人安全委員會98 年第4 次會議通過執行「禁止醫師開立」之規定,即病人使用藥物發生極嚴重ADR,經藥師評估後應「禁止醫師開立」的藥物,將登錄於病人之過敏記錄檔,當醫師再處方該藥品時,電腦即自動檢核該病歷號禁止開立此藥物。自98 年開始經由[網頁通報]方式以來,98 與99 年共有821件通報案例,其中已執行「禁止醫師開立」之案例共有36 例。其中5 例懷疑是Carbamazepine C.R 引起之過敏性症候群(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或(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4 例懷疑是Sulfamethoxazole/Trimethoprim (Baktar)引起之DHS;2 例懷疑是Allopurinol 引起DHS或SJS;3 例懷疑是Oxaliplatin 引起DHS 或anaphylactic shock;2 例懷疑是Phenytoin 引起DHS 或SJS 以及 2 例懷疑是Cefazolin 引起anaphylactic reaction 等(見表一)。此外,以下將探討院內通報之案例,提出值得注意的議題供醫療人員參考。

 

藥物過敏性症候群

已執行「禁止醫師開立」之案例中,有10 例為DHS 個案。DHS 是一種特殊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常並非於用藥後立即產生,而是在使用藥物後1 至8 週才發生。由於病患發生DHS 的臨床表徵相當多樣化及複雜,常使醫療人員易與疾病混淆而延誤治療。若未能及時停藥,此傷害很可能危及病人生命。DHS 的特點是病人一開始會出現發燒的情形,同時
90%以上會伴隨著皮膚病變(輕微者可能只是出現紅疹,但嚴重者可能發展成多型性紅斑、SJS 或TEN 之毒性表皮壞死)。另外約有70%病患可能出現淋巴病變與喉嚨發炎;除此之外,經常造成多重器官病變,包括肝臟(肝炎)、腎臟(腎炎)、血液(血液惡病質)、肺臟(肺炎)與肌肉,其中肝炎是最為常見的併發症,約佔50%。由此可知,病患的臨床表徵相當複雜及多樣性,醫療人員因而難以及時鑑別診斷,停止用藥。據文獻報導,有些病人在停藥後,病程仍持續惡化;臨床上若能及早停藥,大多數案例不至於會衍生嚴重的併發症而造成死亡。若未及早診斷並停用相關藥物,其死亡率約為10-20%。目前已知會引起DHS 之藥物,主要是具有芳香環結構之抗癲癇藥物( 如: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Primidone 與Phenobarbital),但其他藥物如Sulfonamides, Dapsone, Minocycline,
Terbinafine, Azathioprine, Allopurinol, Gold derivatives, Cyclosporines, Captopril, Diltiazem,
Felbamate, Metronidazol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與Anti-retrovirals 等藥物,亦會產生過敏性症候群。引發此副作用的機轉,目前尚未完全明瞭。一般推測有下列幾種可能:病人本身對藥物代謝物之解毒途徑不足或有遺傳性缺陷,或是有病毒的合併感染,特別是一種被激活的人類皰疹病毒6(HHV6),被懷疑可能有相關性。總言之,能影響T 細胞反應的因素,就可能影響DHS疾病之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曾對某藥物發生DHS 的患者,若再次給藥,則發燒、皮膚疹與淋巴病變等症狀,幾乎是服藥後立即發生,且反應可能更嚴重。因此當病患發生DHS時,應立刻停止懷疑之藥物,也不應再次投予。因DHS 對病患可能產生嚴重的傷害,雖然其發生率並不高,但醫療人員仍應對此類ADR 特別留意。唯有及早發現並立即停藥才能使DHS 的傷害減至最低。院內通報DHS案例中,被懷疑的藥物有Carbamazepine(2 例)與Phenytoin(1 例)、Allopurinol(2 例)、Baktar(3 例)、Oxaliplatin(2 例)與Sulindac(1 例)。

 

雙磷酸鹽藥物引發下顎骨壞死

雙磷酸鹽藥物所引發下顎骨壞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簡稱 BRONJ。目前有幾個通報案例,疑似使用雙磷酸鹽藥物如:Alendronate、Pamidronate、Zoledronic acid 而引起下顎骨壞死。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首選藥物,藉由與骨骼中之氫氧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結合,抑制破骨細胞(osteoclast)的活性,以減少骨骼之溶蝕作用(bone resorption)。此類藥物之前被認為是安全性極高的藥物,但在2003 年首次被報導會引起下顎骨壞死(osteonecrosis of jaw, ONJ)的ADR 後,其安全性開始受到質疑。

刊載在2006 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作者 Bilezikian 的評論認為:注射雙磷酸鹽藥物引起下顎骨壞死風險較高,口服雙磷酸鹽藥物的風險則很低。然而2009 年 Sedghizadeh 等學
者在研究中卻發現:208 位服用Alendronate,平均73 歲的女性患者,有66 位曾經拔牙;其中有9 位罹患ONJ,包括4 位是在拔牙處發生,5 位是在裝假牙處發生潰瘍,其罹患率約4%( 9/208 ); 相較於4,384 位沒有服用Alendronate 的拔牙患者中,沒有發生下顎骨壞死的個案。雖然9 位罹患下顎骨壞死的患者有其他致病因素,包括第2 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使用類固醇治療以及化療等,但仍無法排除bisphosphonates 可能引起ONJ的關連性。Sedghizadeh 等學者提出警告,服用Alendronate 和其他雙磷酸鹽藥物的患者可能會罹患下顎骨壞死,尤其是進行牙齒處置時,會增加發生的風險。

目前院內雙磷酸鹽類藥物包括:Alendronate ( Fosamax Plus ) 、Ibandronate( Bonviva ) 、Pamidronate ( Aredia ) 、Zolendronic acid(Zometa)等4 種。建議醫生開立上述藥品時,應告訴病人有關顎骨壞死的風險。病人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期間,應定期(約半年)作口腔檢查,並且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如果需進行任何牙科手術,應先告知牙醫師正服用此藥。除了下顎骨壞死之ADR外,另美國FDA 亦提出警告:這些藥物也可能會引起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近來有一案例,疑似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而導致股骨之轉子骨下骨折(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當然,這樣的相關性尚需更多的臨床觀察及研究加以証實。

 

藥物引起嚴重低血糖昏迷

因ADR 導致住院之案例中,發現有不少個案是糖尿病患者使用降血糖藥物與胰島素之後,因減少進食、延後進食或增加運動量,而發生嚴重低血糖昏迷導致住院。這些個案使用的藥物有Sulfonylureas ( Glibenclamide, Glidiab, Glimepiride, Gliclazide)、Meglitinides(Repaglinide,Nateglinide),所以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之衛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此外,有兩案例是藥物併用降血糖藥物,因藥物交互作用而造成低血糖案例:(1) 糖尿病患者因感染而
使用Quinolones 類抗生素(如Ciprofloxacin、Levofloxacin 與Moxifloxacin 等),因藥物交互作用可能引起血糖不穩定(高血糖或低血糖)。所以若有其他可替代抗生素,應儘可能避免使用Quinolones,或絕對必要使用時,亦
應加強衛教病人測量血糖的重要性,以避免發生低血糖之危險。(2) Repaglinide(Novonorm)與Gemfibrozil(Lopid)併用造成嚴重低血糖。

糖尿病病人因常伴隨血脂異常,而合併使用Fibrates 類藥物。歐洲共同體藥物評審委員會(EMEA),根據一篇Niemi 等學者的研究報告及5 例嚴重低血糖ADR,於2003 年5 月將Repaglinide 與Gemfibrozil 併用列為禁忌。

FDA先提出警告,而後亦將兩藥物併用列為 "禁忌"。衛生署也發文提醒醫療人員注意「Repaglinide 與Gemfibrozil 併用屬於使用禁忌」,並要求廠商於仿單中增加此項警語。Repaglinide(Novonorm)為刺激胰臟β 細胞分泌胰島素之短效口服降血糖藥,用於控制飯後血糖;主要經肝臟CYP2C8 及3A4 酵素代謝。Gemfibrozil 為Fibrate 類降血脂藥,為CYP2C8 酵素之抑制劑。研究發現,健康受試者同時服用Repaglinide 及Gemfibrozil 兩藥品,Repaglinide 之最高藥品血中濃度增加2.4倍,半衰期由1.3 小時延長至3.7 小時,藥品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time curve,AUC)增為原來的8.1 倍。所以兩者併用可能會提高及延長Repaglinide 降血糖的作用,造成嚴重低血糖的危險。目前院內電腦檢核系統已建置"限制"之功能,醫囑無法同時開立此兩藥物。此外,Repaglinide 與CYP3A4 代謝酵素的抑制劑併用(例如:Clarithromycin、Itraconazole 及Ketoconazole),可能也會造成嚴重低血糖的危險。

 

抗癲癇藥物與抗生素之交互作用

此類ADR 是因發生藥物交互作用,造成患者原本治療藥物血中濃度降低,而使疾病再復發。院內有一通報案例,病人之癲癇原使用Valproic acid(VPA)控制良好(血中濃度在療效範圍50-100 μg/ml),但卻因感染疾病使用Meropenem 治療,結果在併用數天後,病人因VPA 血中濃度大幅降低導致痙攣發作。所以VPA 與Carbapenem 類抗生素如:Imipenem/cilastatin ( Tienam )、Meropenem(Mepem)及Ertapenem(Invanz)應避免併用。

根據個案報告資料,病人體內VPA 濃度在併用Carbapenem 類抗生素數天內,就可能低於治療濃度。根據Spriet 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39 位患者併用Meropenem 及VPA,在24 小時內,平均VPA 血中濃度降低66%。依多數研究報告資料,併用1 天以上,就可能導致病人VPA 血中濃度大幅降低。停止併用後,也須至少2 天,甚至長達10 天以上,VPA
血中濃度才能回復至治療濃度。因VPA 主要由肝臟代謝, 藉由uridine 5’-diphosphate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催化葡萄糖醛酸反應( glucuronidation ) 將VPA 接上glucuronic acid 成為VPA-Glu ( valproateglucuronide)的親水性代謝物,再經由腎臟排除;代謝物VPA-Glu 可再經β-glucuronidase 水解成VPA 。經動物實驗研究, 推測Carbapenem 類藥品減少Valproic acid 血中濃度之機轉,可能是經由:(1)活化UGT,加速
VPA 代謝成親水性VPA-Glu,經由腎臟排除。(2)減少β-glucuronidase 之產生,而抑制VPAGlu水解成VPA,減少VPA 血中濃度。(3)抑制紅血球上MRP 4(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4)之運輸,將VPA 留在紅血球內,使無法回到血漿,最後造成VPA 血中濃度降低。以上機轉為動物實驗研究之結果,但在人體內Carbapenem 是如何影響
Valproic acid 使其濃度下降,還需要更多臨床研究加以證實。

目前院內Carbapenem 類藥物均有此交互作用的報告。所以當兩者必須併用時,醫師需增加VPA 血中濃度監測頻次,必要時須增加VPA 之治療劑量。若無法更換其他種類抗生素且病患癲癇亦難以控制時,建議改用其他類抗癲癇藥物來治療。

表、98-99 年已執行"禁止醫師開立"案例

懷疑藥物 臨床表徵 懷疑藥物 臨床表徵
Allopurinol (3 例) SJS, DHS Meperidine Anaphylactic shock
Baktar (4 例) DHS, Acute hepatitis
with fever
Methimazole Agranulocytosis
Benzbromarone Skin rash and increased
liver enzymes
Metronidazole inj Polyneuropathy
Carbamazepine C.R (5 例) DHS, SJS Oxaliplatin Anaphylactic shock
Cefazolin (2 例) Anaphylactic Reaction Oxaliplatin (2 例) DHS
Cefpirome Anaphylactic Reaction Phenytoin (2 例) DHS, SJS
Cephalexin Anaphylactic shock Riluzole Hepatic impairment
Cisplatin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Sulindac DHS
Erythromycin TEN Tazocin SJS
Isoflurane
Succinylcholine
Desflurane
Malignant hyperthermia Telebrix 35 Anaphylactic shock
Isoniazid (2 例) Acute Hepatitis, Acute
renal failure, Edema
Zoledronic Aci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Lamotrigine SJS    

 

結論

藉由建構簡便的ADR 通報網頁,利於同仁通報;院方給予獎勵ADR 通報之措施,鼓勵同仁參與;加強宣導ADR 通報之方式與目的,讓同仁瞭解通報ADR 之意義;舉辦ADR個案討論會、通報個案及藥師評估結果之彙整報表,置於網頁供查詢,分享同仁臨床經驗。透過上述措施,希望能提醒醫事專業人員小心監測病患給藥後的反應,讓我們為病人的用藥
安全盡到把關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紹愛玫、徐麗娟。Repaglinide 與 Gemfibrozil合併用藥須知。Drug Safety Newsletter. 2003; Sept. Vol. 3.
2. Sullivan JR, Shear NH. The 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What is the pathogenesis. Arch Dermatol. 2001; 137: 357-64.
3. Parish P. Sedghizadeh et al. Oral e biphosphonate use and the prevalence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An institutional inquiry. J Am Dent Assoc. 2009; 140(1): 61-6.
4. Spriet I, Goyens J, Meersseman W,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valproate and meropenem: a retrospective study. Ann Pharmacother. 2007; 41:1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