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錦囊》氣血虧虛 外風乘虛入絡造成帕氏症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0年06月02日
 
   

 

 

 

帕金森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族群,與中風及失智症列為老年人三大疾病。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洪培修表示,這種病症主要有震顫麻痹、肌肉強直,以及常出現運動障礙,通常起病緩慢,但病情常常逐漸加重,然而,也有早發性的帕金氏症,民眾必須留意。

洪醫師指出,傳統中醫很早就有記載,中醫把周圍性顏面神經麻痹症稱為「面癱」「口眼喎邪」,屬於「中風中絡證」,認為致病因素為患者體質氣血虧虛,以致讓外風乘虛入絡所造成,病程大約可區分為早期階段中期階段、晚期階段三期,如果病程超過六十天則屬於面癱後遺症期。

洪培修醫師進一步指出,帕金森氏症所出現的震顫麻痹情形,多由單側上肢的手指頭開始,初期可能出現在安靜不活動時,當用力持重物時卻反而停止,若是拿杯子喝水、拿碗筷吃飯或是寫字等小動作又會出現顫抖的情形,日久逐漸連下肢、臉部唇舌也會出現抖動。

肌肉強直指的是患者肌肉強直僵硬,臨床表現通常為頸部肌肉僵硬,導致頭部向前傾,加上臉部肌肉僵硬,使得患者的表情看起來比較呆滯,沒有太大的表情變化,同時眼睛眨動情形也跟著減少,這些部分家屬可能比較難以察覺出來。

運動障礙指的是初期可能患者覺得洗澡的時間相對比以前久,且走路時動作遲緩,上肢的擺動也有減少的情形,下肢步伐也不太穩,容易發生跌倒,若患者病情再嚴重,可能連流口水、大量冒汗、反應變得很遲鈍、言語出現障礙、容易感到憂鬱或煩惱等也可能會出現。

除了西醫療法外,傳統中醫也可以配合治療帕金森氏症。洪培修表示,中醫療法通常採取針藥並治的方式,早期著重於去風解肌,依風熱或風寒證使用清熱藥或辛溫解表藥,或是也可以配合西藥合併治療這種病症。

洪醫師指出,以中醫療法而言,最主要是以針灸治療,有被動運動的作用,可緩解肌肉強直的症狀。又帕金森氏症的病位在腦,屬傳統中醫經絡中的督脈,若加以頭皮針療法,對患者來說有積極改善的作用。

除了治療外,由於患者的活動能力受限,家屬通常需要在生活上提供更多的協助,例如努力為患者營造輕鬆愉快的生活環境,讓患者免於處在情緒不穩定、焦慮或恐懼的狀態;提供患者所必須的合理飲食,同時盡量幫助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

患者經常進行肢體活動有助於緩解不靈活的關節,像是打太極拳對緩解疾病進展都是大有幫助的運動,但在運動時,家屬要注意看護,以便患者突然發生意外受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