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病人用藥教育 缺鐵性貧血(上)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721期)
   記者:蘇純慧
   日期:
 
   

 

 

 

病因

在NHANES III(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88-1994)的研究指出約1-2%的成人患有缺鐵性貧血,其中以女性居多。因成年女性受月經、較低卡路里攝取、以及懷孕或哺乳的影響導致體內鐵質的儲存相對較成年男性來的少。一般來說,因為飲食的差異,在開發中國家缺鐵性貧血會比已開發國家常見。

造成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出血,包括嚴重的創傷流血、吐血、咳血、血便、經血過多、頻繁的捐血、手術出血等,都會造成血液流失而發生貧血。腹腔內疾病,如胃幽門桿菌胃炎可能使得胃腸道的鐵質吸收能力降低造成缺鐵。還有藉由血液透析洗腎的病人,在血液置換時造成鐵質流失,容易產生缺鐵性貧血。因此若此類病人需接受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治療貧血前,皆需確認體內鐵質含量足夠,避免造成紅血球生成素的效果不彰。因植物來源的鐵質吸收較肉類鐵質慢,所以素食者有較高的風險罹患缺鐵性貧血。孕婦亦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是因為胎盤與胎兒的發育導致需鐵量增加以及母體血循環量變多的關係。另外血管內溶血、肺內血鐵質沉著、因肥胖進行的胃繞道手術和先天鐵質缺乏,皆可能是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症狀

缺鐵性貧血的病人可能會有的症狀包含:感到疲倦與虛弱、運動不耐、頭痛、臉色蒼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膚成萎縮狀、指甲呈現湯匙狀、異食症(嗜吃冰塊或泥土等)還有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血液檢查

缺鐵性貧血因血液中鐵濃度降低使得紅血球的血紅素降低,且紅血球變小。因此血液檢查有關紅血球與血紅素的數值包含:SI(血清鐵)、Hb(血紅素)、 MCH(平均紅血球血紅素)、MCHC(平均紅血球血紅素濃度)、MCV(平均紅血球容積)、Hct(血球容積)等皆可能呈現低於正常值的情況。其中以男性Hb < 12 g/dL,女性Hb < 10 g/dL可初步診斷為缺鐵性貧血。若開始使用鐵劑治療4個星期之後,Hb增加大於1-2 g/dL則可確定其診斷。

因為缺鐵血清中鐵濃度會降低,所以除了血球檢查,還有相關的體內鐵質濃度與儲存的檢驗數據,可協助醫師判斷缺鐵性貧血。Ferritin(儲鐵蛋白)是診斷缺鐵性貧血的黃金指標,其正常值為20-300 ng/mL。當病人Hb或Hct低於正常值,可再檢驗ferritin的數值,若是低於10-15 ng/mL,則表體內鐵質儲存不足,可確認為缺鐵性貧血。但如果病人體內併有發炎反應,會使ferritin的數值上升而影響診斷。因此可再配合其他檢驗如:TIBC(鐵總結合能力),即transferrin(運鐵蛋白)能夠結合鐵的總量數值會上升,transferritin saturation(運鐵蛋白飽和度,SI/TIBC)則下降,通常TIBC > 400 mcg/dL,而SI/TIBC < 10-16 %可確認為缺鐵性貧血。

然而前段敘述的檢驗值判斷僅適用於腎功能正常的病人,若為末期腎衰竭的病人則有不同的判斷標準。因為此類病人併有內生的發炎反應,若其 transferritin saturation < 20 %且ferritin < 100 ng/mL(腹膜透析)或ferritin < 200 ng/mL(血液透析) ,則可視為鐵質缺乏。

預防

美國疾病管制局對於預防缺鐵性貧血有以下建議:

1、 對於12至18歲的青少女以及未懷孕的成年女性,建議每五到十年於一般體檢時進行貧血檢測。有危險因子的女性則應每年進行一次檢驗。

2、懷孕婦女於第一次產檢時應該開始每天服用約30 mg的鐵元素以避免鐵質缺乏。而若已有貧血狀況的懷孕婦女則應每日服用60-120 mg的鐵元素。

3、除非有慢性失血的情況,男性與已過更年期的女性不需定期篩檢貧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