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取自植物界的中藥材,許多常用動物類藥材並非那麼廣為人知,地龍即是其一,然雖名不盛,功效不減,臨床上亦常被使用,因此有必要加以認識:
一、基原
本品為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 Perrier)、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及櫛盲環毛蚓Phei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等的乾燥全體。前者習稱「廣地龍」,後三種習稱「滬地龍」。另有縞蚯蚓 (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Savigny) Trapezoides (Ant. Duges)) 的全蟲體,全國各地均有分佈,藥材稱「土地龍」1。廣地龍主產於廣東、海南、廣西等地。滬地龍主產於上海、江蘇、山東等地。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洗去粘液及時剖開腹部,洗去內臟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
二、品質鑒別
1. 廣地龍
呈長條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 cm,寬1~2 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除前後兩端外,腹部已剖開,內臟已除去或偶有殘留。口及肛門可見。生殖環帶明顯,稱為「白頸」,雄性生殖孔亦可見,常碎為長短不等的段。質硬脆,氣腥,味微鹹,以條大、肥狀、不碎、無泥土者為佳。
2. 滬地龍
呈彎曲的圓柱形,長8~15 cm,寬0.5~1.5 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通俗環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狀或陰莖狀;威廉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口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或多個小乳突。以條大、不碎者為佳2。
3. 土地龍
呈彎曲的圓柱形,長5~10 cm,直徑3~7 cm。全體由許多環節構成,完整,腹部未剖開。口位於較尖的一端,肛門開口於鈍圓的一端,生殖環帶多不顯明,體表灰棕色,常附泥土。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呈土色。氣腥,味微鹹。以身幹條大、不碎者為佳。
蚯蚓穴居土中,行動緩慢,在西方各國,種數最多最常見的一科, 為帶蚓科(Lumbricidae),但在東方(包括澳洲及太平洋諸島嶼),則以巨蚓科(Megascolecidae)分佈最廣,種數亦多,約有一千餘種,占全蚯蚓種數一半以上,其所分亞科、屬或亞屬,都是極其複雜的,其中以環毛屬(Pheretima)為最大的一屬,約有500種之多,分佈最廣。在中國約有100餘種,是最佔優勢的一屬。
《中藥大辭典》將蚯蚓分為廣地龍與土地龍兩類,但在市售藥材中,應用的種類很多,歷代醫著記載的「白頸蚯蚓」非指一種,而是指一類蚯蚓,因蚯蚓能傳播寄生蟲病,切勿生用蚯蚓。蚯蚓作藥用始於周代《詩經》,歷代醫學專著均有收錄,我國最早的醫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共收集動物藥67種,其中就有蚯蚓。蚯蚓其種類繁多,世界上就有數千種,中國已發現200餘種,而藥用僅是其一部分3。(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