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緊張,失眠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有失眠困擾的人 常會反覆抱怨總是睡不著,睡不好,起得很早。如果是面對壓力,情緒不穩,一時緊張無法放鬆引起的暫時性失眠,當壓力消失了自然就能恢復,但是長期循環下來 的慢性失眠,會讓精神、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減退,影響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治療失眠的方式主要有藥物與行為治療兩種。衡量失眠症狀對身心、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有些患者可能會需要使用 藥物治療。酒精算是最早、最常見且最廣泛使用的天然助眠劑,只可惜不易控制用量,長期使用對心臟、肝臟及身體會有很大影響。之後發展出之水合三氯乙醛 (chloral hydrate)、溴化物(bromides)與二十世紀初的巴比妥鹽(barbiturates)類,皆有容易成癮或副作用/毒性大之問題,且隨著製藥 技術的不斷演進,現已少用於助眠。
第一代抗組織胺常用於感冒症狀與抗過敏,有強烈鎮靜效果,可暫時緩解入睡困難問題,但因其鎮靜作用有時會延遲至白 天,可能影響患者精神與工作品質,故較少用於慢性失眠。低劑量且鎮靜作用強之抗憂鬱劑會用於某些因情感性精神疾病或情緒因素造成之失眠患者,使用期間要注 意有無出現心臟毒性、暈眩及姿勢性低血壓等副作用。
目前衛生署核可用於助眠之藥物可分為苯二酚類(benzodiazepines ;BZDs)與非苯二酚類(non-Benzodiazepines;non-BZDs)兩大類。BZDs臨床上可用於抗焦慮、情緒安定、鎮靜與肌肉鬆弛 等,藥物選擇依病人年齡、症狀、藥物作用時間而定:入睡困難者可選用短效型;淺眠或早醒病人可用中效型;長效型則對白天合併有焦慮症之病患較有幫助。雖然 BZDs安全性高,但高劑量、長期使用下仍要注意是否發生認知行為損傷、記憶力減退、反彈性失眠 (半衰期較短之藥物)、耐藥性、心理依賴等副作用。
藥效快、助睡效果佳是non-BZDs漸漸取代BZDs成為治療失眠常用藥物的主要特點,本類藥物幾乎無肌肉鬆弛及抗癲癇作用,較BZDs不易在白天出現 殘餘作用而影響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去年使用含non-BZDs成分助眠藥物用量是四年前的2.17倍,增加速度驚人,藥物濫用案例 更逐年上升,少數人有過量使用、使用時間過長或在多家醫療院所重複領藥的情況。健保局目前對於non-BZDs成分助眠藥物(Zaleplon、 zolpidem及zopiclone成分藥品)之給付條件相當嚴格,例如:非精神科、神經科專科醫師開立本類藥品每日不宜超過一顆,連續治療不宜超過6 個月;若因病情需長期使用,病歷應載明原因,必要時轉精神科、神經科專科醫師評估。而對於首次就診之病患,則限處方7日內藥量…等。本院目前對於此類藥品 亦加強管控,對於少數於多處醫療院所重複領取藥品的病人經健保局及管制藥品管理局來函告知後,會於發藥系統加上特殊註記,並對該病患之重複用藥品項加強管 控及追蹤。另外要特別提醒ㄧ般民眾若未經醫師診察,千萬不要私自購買此類藥品,因常會買到來路不明的偽藥,造成無法依本身病情服用正確藥品及無法預期的副 作用,且易造成藥品濫用,危害身心健康。
使用助眠藥必須注意下列事項:
1. 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不同,無法以時間長短來斷定睡眠足夠與否,就像疼痛一樣,失眠雖然是一種主觀症狀的表現,可是某些潛在性的疾病也可能導致失眠,如果 病人失眠的症狀未經查明原因,一味使用安眠藥,無法根本解決問題,使用前必須先經過精神科專科醫師詳細評估,不可一遇到失眠就使用助眠藥。
2. 使用期間如果出現不良反應(例如:出現幻覺、意識混亂、夢遊、嗜睡、妄想等副作用)或怪異行為(曾有患者服用藥物後,不自覺地半夜起來吃東西、打電話、燒 開水、開車,甚至可能會傷害他人生命,可是隔天醒來自己卻完全無記憶),要馬上告訴醫師,醫護人員和家屬也需要從旁觀察。
3. 因為藥物停留在身體的時間較長,產生副作用的機率較高,老人使用要特別小心,此外有肝臟疾病、腎臟疾病、心肺疾病、憂鬱症的病人也應謹慎使用。
4. 服用時,應避免使用酒精及其他中樞神經抑制劑,以免增強藥物的作用。
5. 服用後應該馬上就寢,不要起來隨意走動。
6. 服用期間,不要開車或從事危險的機械操作。
7. 不要自行停藥,否則容易產生戒斷症候群與反彈性失眠。
助眠藥就像是一把雙面刃,正確使用下的確可幫助擺脫失眠困擾,但使用錯誤卻可能會傷身。有些民眾認為助眠藥物一定 要每天睡前吃一粒,而且要一直不間斷地服用,安眠的效果才會好;其實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每日固定服用助眠藥與需要時才吃的效果相同,因此,助眠藥物的正確 使用方式應該是「需要時使用」,可以減少不當的錯誤可能出現的藥物依賴性,或停用藥物後引發反彈性失眠的問題。建議使用助眠藥時,先經由精神科專科醫師作 詳細的臨床評估,找出失眠的原因,再輔以非藥物治療(睡眠衛生、行為治療、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才能一夜好眠,擁有良好的睡眠與生活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