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規律服藥 憂鬱之心重拾彩色人生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記者:亮亮
   日期:99年05月19日
 
   

 

 

 

在精神科實習時,看老師診治病人時,常會驚訝地發現,真的有好多人很不快樂。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站在高崗上唱歌,並不知道有些人卻蹲在死蔭的幽谷裡面、站不起來。

一名20幾歲的修車廠黑手,有著清秀的外表、年輕的氣息,看來是一個很正常的勇健青年人。他從18歲步入職場開始,就無法調適職場壓力,脾氣時而暴躁、時而沮喪、失眠、吃不下飯,來精神科求診後,發現他得了憂鬱症,必須規則服藥;最近他回門診拿藥時,臉上終於出現笑容。

一名40歲仍保養得宜、明媚動人的中年女性,因為丈夫外遇,她常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感,吃跟睡都沒有活力,服藥、割腕自殺好幾次;另有一名80歲全身病痛的阿嬤在喪偶後,情緒低落、整日消沉。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免不了被現實所壓傷,當壓力大到超過我們的心靈所能承受的底線時,心靈也會生病。大部分的病人常會很恐慌,最常問的一句話是:「我會不會永遠都好不了?要永遠吃藥嗎?」

老 師在看診的空檔,告訴我,其實憂鬱症已經證明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神經化學物質(主要是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失去平衡。有時是短暫過大的壓力,造成身體不平 衡。但憂鬱症是會好的!如果去除壓力、或是自己找到紓壓的方式(多運動、換個想法等),加上適當藥物的幫忙,身體會慢慢調整恢復正常。

適當用藥 助身體修復

老師說:「藥物是幫助身體喘息、慢慢修復的方式,就很像感冒時,吃一些治療症狀的藥物,可以讓身體比較舒服,當然就更有力氣修復受損的細胞,獲得充足養分,慢慢痊癒。」

當然有些人並不這麼想,曾經在病房看過有年輕女病患在兩年內,因憂鬱症病發、住院6次,因為她總是覺得自己好不了,抗憂鬱症藥物的劑量也越吃越大量。那是因為她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去克服壓力。

「想不想去改變」的念頭就像是一把開啟憂鬱監牢出口的鑰匙。

如果我們願意慢慢修正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想法,我們修復能力強大的身體,也會還給自己一個乾淨美麗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