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注射疫苗發作症狀 對症有處方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
日期:99年02月04日


部分施打新流感疫苗的民眾抱怨注射後出現不適症狀,希望能就醫改善。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昨日表示,雖然很多疑似不良反應推斷與疫苗無關,但病人不適感透過中醫治療可輔助改善;他說自己的親人就曾在注射後接二連三出現重大疾病,治療後改善病情。

國 內主要中醫學會昨日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發表全民流感防疫的中醫藥防治策略。陳潮宗強調,注射疫苗後發生的疾病或症狀是否有確切的關聯性,需經專業調查後方 能認定;不過注射後短時間內出現不適時,病人難免產生一定程度的憂慮不安。他指出,自己的親戚注射疫苗後不久後竟出現肺炎,住院後又心肌梗塞,檢查的同時 又因對顯影劑過敏而急性腎衰竭,緊急洗腎並置入支架,搭配溶解血栓,降低血液黏稠的中西藥物治療後才逐漸康復。

有些疑似不良反應其實是病患身體原本的問題,或有其他因素影響。陳潮宗表示,不少注射後的症狀發作是「時序上的偶合事件」。他說,即便部分與疫苗有關,有些輕微症狀48小時內會自行康復,較嚴重時仍建議就醫處理。

針對常見注射後疑似不良反應如身體肌肉關節疼痛、咳嗽、無汗、發燒、沒胃口,呼吸困難,陳潮宗說,中醫常開予大青龍湯,清除鬱熱。出現過敏反應如蕁麻疹可老慮十味敗毒散;呼吸困難、氣喘則 以定喘湯、麻杏甘石湯為主。有些民眾出現神經系統失調、顏面神經麻痺、多發性神經炎、中風,癱瘓等。陳潮宗指出,顏面神經麻痺可考慮以小續命湯治療,中風 則考慮鎮肝熄風湯等方。多發性神經炎出現脾胃虛弱時多以參苓白朮散治療為主,肝機能障礙多用柴胡疏肝湯、甘露消毒湯治療;個別患者具體用藥處方需隨病情的 差易進行調整。

國內資深中醫師董延齡則表示,任何醫療行為後,病患重視的是「結果」,無論疑似不良反應有沒有關聯,照顧患者的健康,醫界都有責任,而中醫在傳染病的治療、防疫上均可扮演一定的角色。


連結至流感相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