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肝膿瘍指肝臟感染,適中西醫併治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記者
   日期:04月23日
 
   

 

 

 

肝膿瘍是指肝臟因為感染,以致產生化膿症狀。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洪啟超昨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肝膿瘍屬於肝癰範疇,由於肝膽相表裡,連膜同脂,兩者互為表裡,七情內鬱、惱怒傷肝,往往導致肝膽功能失常,造成肝鬱膽虛現象,長期下來火熱越熾形成肝癰。

臨床上還有因為膏梁厚味、嗜酒過度、腸胃受損導致運化失常、胃中積溼導致生痰蒸熱,最後壅結肝膽之絡,久而久之結為肝癰。現代醫學認為,肝膿瘍可能由細菌感染所引起,好發於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化膿性細菌侵入肝臟內增殖,造成肝臟結構被破壞逐漸形成空腔。

洪醫師指出,肝區疼痛指的是右下胸或右上腹疼痛,局部有飽滿及壓痛,肝區常出現持續性疼痛,倘若合併膽道方面疾病,此時黃膽症狀也會發生。另外,消化道症狀指的是少數患者出現腹瀉、腹脹、呃逆,大多數患者可能伴隨出現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

患者也常出現肝區壓痛、肝臟腫大,叩擊肝區時疼痛加重,倘若膿瘍移至肝臟表面,相關部位皮膚紅腫,可能觸及波動性腫塊。現代醫學認為,形成肝膿瘍的先決條件為病患免疫功能低下,致使肝臟易受細菌攻擊;病患體內某處遭到感染,而且不斷將細菌送出來,再透過各種管道進入肝臟。

肝膿瘍沒有適當治療,惡化至敗血症將有生命危險。洪啟超醫師表示,常言道「放酒會變香,放病會變重」,肝膿瘍適合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常分肝膽鬱熱、毒熱熾盛、正虛邪盛及氣陰兩虛。

肝膿瘍必須控制病情,防止併發膿胸、敗血症、內眼炎、急性腎衰竭等,除了西醫療法之外,配合中醫輔助治療,有助早日恢復正常,避免出現嚴重併發症。洪醫師指出,肝膽鬱熱治宜清肝瀉火,理氣解鬱,適合用柴胡清肝湯合金鈴子散加減,若是偏於痰溼,酌加加蒼朮、陳皮、枳殼、去芩梔,若是偏於瘀血,酌加蘇木、川七、去芩梔。

毒熱熾盛治宜清熱解毒,佐以排膿,適合用黃連解毒湯合大柴胡湯加減;倘若是正虛邪戀,治宜扶正袪邪,托毒外出,適合用托里消毒散加減;氣陰兩虛治宜益氣養陰,適合用生脈散合益胃湯加減,若是氣血兩虛,酌加四妙湯加減,若是肝腎不足,酌加六味地黃丸,若是脾胃虛弱,酌加香砂六君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