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候變化大,容易感冒,有些民眾在感冒時可能會出現鼻塞等症狀,執業中醫師楊謦伊建議,若民眾發生鼻塞時,可以使用中藥芳香通竅的作用來改善鼻塞。
楊謦伊表示,中醫理論認為體質虛弱容易生病感冒,尤其是氣虛、陽虛體質,飲食需少寒涼冰冷;氣虛者大都氣色不佳,臉色蒼白,容易疲勞,精神不振,頭暈目眩,說話有氣無力,聲音小,脈搏較弱,稍微動一下就會出汗、發喘,上氣不接下氣,食慾不振,容易脹氣等。
當氣虛體質若沒有妥善調理,進一步會演化為體內陽氣不足的「陽虛體質」,此時症狀便是氣虛再加上怕寒喜暖,手腳冰冷,容易腰酸背疼,腰膝乏力,夜尿、白帶多,早上容易腹瀉,咳喘,心悸等。
楊謦伊指出,若是因感冒而發生鼻塞,吸入氧氣減少,讓人頭昏腦脹,無法安眠,甚至與鼻子相連的耳朵,也會感到不舒服,此時除了可以熱敷或蒸氣等方式,來幫助疏通鼻塞之外,也可利用中藥來幫助芳香通竅。
這個方法是將「辛夷、白芷、藿香、薄荷」這四味中藥各取二錢,打成粗粉,用濾紙或棉布包起來,每次聞5分鐘,建議可以一日3~4次,通常一包藥材可使用7~14天,香氣不足時可適時替換,當平時不聞香包時,可用夾鍊袋密封保存,以防香氣外漏。
感冒也容易引起咳嗽,楊謦伊醫師指出,中醫將感冒引起的咳嗽稱為「外感咳嗽」,其中又可分為風寒咳嗽、風熱咳嗽,不同的感冒適合用不同的方式來做改善。
通常風熱咳嗽的症狀為一般為黃痰或粘稠的白痰,有喉嚨痛、口渴的表現,中醫在在治療時,主要採用疏風、清熱、止咳、化痰等治療方法,常用菊花、金銀花、枇杷葉、杏仁、薄荷、桑葉、桔梗、甘草、桑白皮等藥物清熱降火。
而風寒咳嗽的症狀一般為白痰、痰質較稀、周身疼痛,沒有口渴或喜熱飲,中醫在治療風寒咳嗽治療主要採用疏風、宣肺、散寒、止咳等治療方法,常使用蘇子、杏仁、桔梗、紫菀、荊芥、百部、陳皮、白前、甘草等藥物。
建議民眾可用桑菊羅漢果茶來幫助改善風熱感冒的後遺症,作法是將先將1500-2000cc的水煮滾後,再放入羅漢果1個、菊花、桑葉各9克,轉小火熬煮15分鐘,在關火再放入薄荷6克、略燜5分鐘,可取代開水飲用,能夠幫助清肺潤腸、化痰止咳。
風寒感冒後遺症則可用紫蘇葉3克、款冬花5克、紫苑5克、甘草1克,薑2~3片、紅棗3~4顆、水1500-2000cc,將水煮滾後放入材料,轉小火熬煮15分鐘,略燜後可取代開水飲用;能解表溫肺、止咳化痰,適用於風寒感冒的後遺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