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計畫十一月起針對國內約十萬多名國一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盼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圖為嘉義市過去為國一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 本報資料照片
子宮頸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全球應將子宮頸癌疫苗列為公費疫苗,目前已有八十多個國家列入公費施打。衛福部國健署長王英偉昨天宣布,將撥列二點五二億元,自十一月起針對國內約十萬多名國一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盼降低子宮頸癌發生率。
王英偉表示,子宮頸癌可能發生在所有年齡層,研究顯示,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可降低約七成感染風險,預防子宮頸癌,統計至去年底,有九縣市運用地方預算替國一女學生接種疫苗,接種率約為四成。為顧及其他縣市民眾,衛福部十一月起公費替國一女學生接種兩劑子宮頸癌疫苗,採自願施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造成子宮頸癌最主要的原因是「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有好幾百種類型,其中十六型以及十八型是主要導致子宮頸癌的病毒,傳染途徑多透過性行為。
劉偉民說,子宮頸癌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疫苗,九價保護力可達到九成,二價、四價疫苗可達七成,疫苗仿單建議九歲到廿六歲的女性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效果最好,主要希望在女性有性行為前施打,提升保護力,若已有性行為或超過廿六歲,施打也有效。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根據最新研究,無論是幾價疫苗,施打兩劑即可產生足夠抗體,因此公費疫苗將提供兩劑免費施打;劉偉民表示,施打三劑保護效果最完整,他也提醒,近年來發現,台灣女性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往往是生病以後才打,此時保護力相對不佳,疫苗用於預防,並非治療。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子宮頸癌疫苗與B肝疫苗相同,屬不活化疫苗,施打後可能有局部皮膚腫脹,日本曾傳出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該群女學生不良反應與「暈針」有關,無須恐慌。
「子宮頸癌是多數癌種中可預防的癌症。」劉偉民說,卅年前的台灣,子宮頸癌位居女性癌症第一名,比乳癌還要高,但最近一次國健署公布女性十大癌症排名,子宮頸癌已掉到第九名,政府現在全面推動子宮頸癌疫苗施打,未來子宮頸癌可望在台灣逐漸消失。
子宮頸癌疫苗 資料來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 製表/陳雨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