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冬季吃藥膳進補,少放麻油、米酒更健康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戎宿安記者
   日期:02月12日
 
   

 

 

 

在寒冷冬天,有許多民眾會吃透過吃補來保養身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中昆院區營養師黃孜立指出,多數補品都有高油脂、高肉類、高熱量、重口味、少纖維的特性,因此對於像是有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並有,就必須嚴加控制。

以常見的薑母鴨為例,雖然所使用的鴨肉脂肪含量較其他肉類低,富含鐵質,但在中醫理論中偏涼補,搭配薑母有補氣血作用,但所使用的麻油屬燥熱,因此不建議容易上火的民眾來食用。

至於其他冬季常見的羊肉爐和藥燉排骨來說,羊肉爐所使用的羊肉,因為富含必需胺基酸、鐵質,能夠幫助改善貧血,而肉質偏溫,還具有補氣血及改善手腳冰冷的效果,至於藥燉排骨,其主要功效在於補血補元氣,建議民眾可選擇使用較為耐燉煮的肋骨,因為肋骨的瘦肉比例較高,較不會攝取過多飽和脂肪。

黃孜立指出,從上述可發現,藥膳食補多有熱量高及營養不均情形,在烹煮時常常添加米酒、麻油、補氣血的中藥材及燉煮肉類為其特色,但是使用過多米酒和麻油除太燥熱,也吃進不容小覷的熱量,通常每100毫升米酒約120大卡,推估半瓶米酒約370大卡,熱量便逼近半個便當。

冬季套過藥膳來做食補的話,蔬菜量少也是營養問題之一,建議大家進補以平補為主,太燥太熱的食物少吃為妙,燉煮補品要把握3原則──減少油脂、米酒:麻油、米酒以調味為主,過多對身體負擔太大,淺嘗即可;少鹽少鈉多健康:湯頭口味清淡、湯品勿烹煮過乾,攝取過多食鹽,易造成血壓上升;少肉多蔬補纖維:肉品可換成較低脂肪量雞胸肉、豆腐類,或添加蔬菜類,像高麗菜、杏鮑菇或金針菇,能讓食補更均衡健康。

黃孜立提醒,民眾進補的頻率也需注意,若進補到口乾舌燥、體重飆升就得不償失。不建議太頻繁進補,偶爾吃才能同時達到滋補養身體與均衡營養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