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關懷零距離─遠距居家照護技術之應用,從量測建立健康知識能提升為慢性疾病整合照護

   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
   記者:衛福季刊衛福第10期
   日期:11月23日
 
   

 

 

 

遠距APP示意

在科技進步的新世代,惟有利用資通訊技術的輔助,才能讓醫療服務從醫院向外延伸, 實踐「老人關懷零距離」的理想,這是我國推行遠距居家照護服務的目的,各種技術應用讓遠距居家照護服務更為普及、細緻,且貼近民眾需求。

然而,在人口老化與平均壽命增加的情況下, 醫療、照顧費用提高等經濟面問題、老人安養、國民年金等社會福利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老人生活支援、健康照護需求等,在臺灣目前少子化的趨勢下,已經無法單純藉由增加照顧者的人數來滿足銀髮族的需求等,105年度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專案發展計畫專案辦公室計畫主持人劉立指出,唯有透過快速發展的科技與資通訊技術,讓醫療服務從醫院向外延伸,使高齡者能夠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空間中,有尊嚴地居住、生活,以至於在地老化,是當前高齡化社會中,健康管理與照護上的重要潮流。

以科技照護偏遠地區居民健康

臺灣的遠距醫療發展始於1995年,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許明暉表示,最開始便是透過遠距醫療,以資通訊設備的輔助,照護偏遠離島地區的民眾。當時,主要是以醫學中心為主軸,與偏鄉離島的醫療院所,以會診、視訊會議、病歷影像傳輸等方式,進行遠距醫療與教學,以解決偏遠離島地區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照護偏遠離島地區的居民健康。

爾後,隨著資通訊技術的進步、社會氛圍日漸成熟,行政院衛生署(現衛生福利部)分別於2008 年及2010年陸續推動遠距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發展友善使用人機介面,建置社區、居家、機構三種模式,發展連續性、整合性及多元化的遠距健康照護創新應用服務。

劉立指出,目前遠距健康照護的概念主要運用在兩個領域,一個是健康識能與健康生活型態之建立,二則是特定慢性疾病的智慧化管理。未來可以進一步發展出協助緊急或偏遠地區所需醫療之缺口,發展遠距醫療服務。

從量測建立健康知識能提升為慢性疾病整合照護

想要普遍推動遠距照護服務,外在的資通訊設備環境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臺灣的4G LTE行動網覆蓋率達79%,全球排行第十名,外在環境的優勢條件,在加上各種生理量測設備,提供轉輸介面,和各式健康管理APP的開發,讓民眾取得遠距照護服務的可近性越來越高。

去(2015)年,衛生福利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專案發展計畫專案辦公室與各縣市政府合作,推動「雄才大略」計畫,在各地人潮聚集的公共場所設置遠距生理量測據點,並鼓勵民眾下載「遠距照護一點通APP」,利用APP的資料儲存分析功能,協助民眾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遠距APP圖示

劉立指出,去年在全臺灣共建置966個社區量測據點,以及1903個居家量測據點,有將近6萬位民眾註冊服務,上傳67萬餘筆的血壓與血糖資料。除了讓民眾透過量測數據管理自身健康,若發現數據異常時,各縣市合作醫療院所還會主動來電關心長者,提醒注意身體狀況,並同時通知緊急聯絡人,給予長者多一點關心。

在雄才大略專案的推動基礎下,今(2016)年度,將遠距照護模式運用到疾病的照護管理上,推動「建構智慧健康整合性糖尿病共同照護網計畫」,以目前既有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為基礎, 與遠距智慧照護平台介接。劉立表示,4G糖照計畫,是將現有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為基礎,擴展到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在專屬的APP中,除了讓患者可以輸入血糖相關數值外,也可登入飲食管理、健康管理與運動管理資訊,並有定時服藥提醒、回診提醒等貼心功能,幫助糖尿患者關心自己的健康狀態。除此之外,供醫護人員使用的專業APP,對收案病人上傳的所有數值一目了然,若醫護人員發現病人數值異常,便能立即關心聯繫,達到遠距照顧的積極目的。

以科技讓老人擁有更好、更安全的生活品質

「全球都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如何運用技術,在不干擾老人家生活的情況下,有效率地關心老人的健康與安全」,是許明暉一直在思考的未來。

談到遠距照護的未來願景,許明暉說,如果現代人習慣使用網路購物、訂機票,處理各式各樣的事情,那麼,科技工具能否用來照顧長者,讓老人家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與服務。

他回想十年前曾在英國看到的一種感測器,依照不同功能,能夠感測瓦斯有沒有外漏,地板是否有積水容易導致跌倒,甚至有一種感測器可以放在床鋪中,感測濕度變化(是否尿床)。也有一種壓力感測器可以裝設長者的床墊下,當長者一下床,臥室的電燈就會自動開啟,假如夜間長者下床超過20分鐘,系統就會自動通知服務中心、家人,關心長者是否發生意外事故。

許明暉也舉例,在香港有一種「平安鐘」的裝置,居民可以以很便宜的價格取得,配戴在老人身上,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老人可以按一下平安鐘的按鈕,便能通報相關單位前來協助。

「負擔得起的價格」與「優質的服務」,是許明暉認為遠距居家照護技術能否普及運用的關鍵點。

串起產業 整合服務

從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走向物聯網的時代, 許明暉表示,目前整個資通訊產業,已有能力可以提供合理價格、穩定的服務,並且運用在醫療照護的領域中。比方說,新世代的體重機,可以在測量體重、體脂之後,運用藍芽或wifi直接將數值傳輸到手機中,類似的概念已被廣泛認識並接受。

尤其臺灣在消費性電子、科技產業上的優越表現,將新科技運用在遠距醫療照護上,似乎可以看見曙光。雖然現階段遠距醫療照護仍在打底、學習的階段,但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專案發展計畫專案辦公室的推動下,例如華碩、麗臺等科技大廠,都紛紛投入健康照護市場的領域。

遠距健康照護服務專案發展計畫專案辦公室也一直在整合各種生理量測設備與平台的介接,推動認證,協助民眾選擇能夠與平台串聯的生理量測設備,掌握自己的健康資料。劉立希望,日後各種穿戴式裝置也能與平台介接,將蒐集到的心跳、運動等資訊上傳平台,提供更完整的資料。

從現階段的血壓、血糖等生理量測為出發點, 運用資通訊技術介入民眾健康關懷,在許明暉的觀念中,「資通訊技術對於老人生活的幫助, 應該是包含健康、安全、溝通、社交、娛樂等等的多元價值」,雖然目前主要運用在生理量測上,但他已看見未來的許多可能性,藉由資通訊技術,讓老人的生活更有品質、更安全、更有尊嚴。

※衛生福利部遠距健康照護服務網站(http://mohw.telecare.com.tw)/諮詢專區/服務據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