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大錯特錯!5大NG吃胃藥法

發表於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205期
   記者: 李直芸 作者
   日期:03月29日
 
   

 

 

 

 大錯特錯!5大NG吃胃藥法

吃藥配胃藥、胃藥和其他藥一起吞?原來我們吃胃藥,吃錯了那麼多年。

胃糟糟、脹氣、火燒心……胃藥是許多人家中必備的常備用藥,胃痛來襲吞上一粒就當沒事。還有很多民眾認為吃西藥傷胃,看病時常請醫師開胃藥吃才安心。 

錯誤的用藥方式不僅傷害自己的身體,更浪費重要的醫藥資源,《康健》整理民眾最常見的5個NG吃胃藥方式,給你正確用藥觀念。 

NG1:吃西藥一定要配胃藥 

正解:胃藥是用來減輕症狀,而不是預防藥物產生的胃痛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范泉山說,許多民眾害怕西藥傷胃,又因為大部分胃藥不影響身體與其他藥物吸收,醫生多半會配合病患開藥。 

然而吃胃藥來預防胃痛是錯誤觀念,范泉山表示:「搭配胃藥吃藥並不會對胃有保護效果,多數是心理作用。」台北馬偕藥劑部主任李韋瑩也說:「胃藥是用來減輕症狀,如中和胃酸的制酸劑,而不是預防藥物產生的胃痛。」 

絕大多數的藥品不會傷胃,除了消炎止痛藥、鐵劑、抗生素(紅黴素、四環黴素)這3類藥品對部分體質的確會刺激胃黏膜,但也不能任意搭配胃藥服用。 

范泉山建議,對於吃了藥而產生不適的民眾,正確做法是回去找主治醫師討論是否要調整藥物、劑量,而不是自行購買胃藥服用,因為藥物之間可能有交互作用,影響吸收。比如,他常有病人因為胃出血需要開鐵劑補充血紅素,但吃了胃不舒服卻沒找原主治醫師處理,自己到藥房拿胃藥,反而影響了鐵劑的吸收。 

只有特殊族群如許多長輩因為關節炎需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或曾有潰瘍病史,醫生會視情況開立適合的胃藥,因為消炎止痛藥會影響胃黏膜生長,長期使用容易有潰瘍甚至胃出血的疑慮。 

也因此,若有輕微胃炎、胃黏膜糜爛,可以使用制酸劑來中和胃酸,降低藥物對胃黏膜的攻擊;但若已經造成潰瘍,就要使用抗潰瘍的藥物如氫離子阻斷劑,從源頭抑制胃酸分泌。

NG2:吃藥時,隨著其他藥品一起吞胃藥 

正解:吃胃藥,必須和其他藥物間隔1~2小時;或在醫師同意下,在飯後服用 

如果是特殊族群需要加服胃藥的人,范泉山提醒,吃了消炎止痛藥後兩小時再吃胃藥才正確。因為消炎止痛藥並非一吃進胃裡就會不舒服,而是經過身體吸收後才影響胃黏膜,因此胃藥不能與消炎止痛藥一同服用,而是等藥品讓胃黏膜的保護機轉被減弱後(大約1~2小時後),再吃制酸劑讓攻擊因子胃酸降低,才有效果。 

但怕民眾吃藥時間切割得零碎,造成服藥的困擾,一般醫師與藥師會建議分別在飯前、飯後服用,中間大約隔1~2小時即可。而每種藥品正確的服藥時間,應嚴格遵守藥袋上的指示。 

另外,現在也有新的消炎止痛藥,不會影響胃黏膜的保護機制,健保可以給付在需要長期服用消炎止痛藥的病患身上。 

至於鐵劑與抗生素,醫師與藥師也不建議併服制酸劑,因為都會影響到藥物的吸收;紅黴素則因易讓腸胃絞痛,醫師可開止腸胃痙攣的藥物,解除腸胃不適。 

而李韋瑩提到,這3類藥品因為擔心飯後吃會影響藥物在身體作用的濃度,所以多半是飯前服用。但有些病人對藥物敏感、刺激太大甚至吐出藥物,若有此情形,可與醫師討論改在飯後服藥,有食物在胃中,可以避免藥品直接刺激胃黏膜而產生不適。雖然可能因此影響藥品吸收,但應以病患能吃得下藥為優先。 

NG3:每次胃痛吃胃藥覺得好轉,就繼續吃胃藥不就醫 

正解:胃痛持續超過1週,「統統有問題」 

許多人因為長期胃痛自行購買胃藥吃,每次吃胃藥稍有改善而不就醫,然而范泉山解釋,吃胃藥因為中和了胃酸,對胃壁不那麼刺激,許多人誤以為好轉,但事實上並未真正治療疾病。在范泉山經驗中,有病人最後拖到胃出血、體重減輕、甚至排黑便,才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胃癌的不在少數。

他呼籲,能在家自行用藥的狀況只有急性腸胃炎,不過急性腸胃炎未必需要用藥,吃了胃藥,症狀會緩解,但病程不會改變,所以讓腸胃休息、適時補充電解質、水分即可。然而范泉山也強調,「過了1週還在痛,統統有問題,」胃痛是身體給的警訊,有症狀就要檢查、就醫。 

NG4:看到別人胃痛就拿自己的胃藥給他吃 

正解:每個人適合的胃藥不同,不能任意給他人藥品 

李韋瑩提到,最常見的胃藥是制酸劑,可分為碳酸鹽類與氫氧化物類,如碳酸鈣、碳酸鎂、碳酸氫鈉與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等,多少仍有副作用,比如碳酸鹽類的制酸劑吃了容易脹氣,就像是喝碳酸飲料容易產氣一樣,因此常脹氣的民眾選擇胃藥時,就要避開碳酸鹽類的制酸劑,而選擇氫氧化物類。

鎂類的制酸劑則會讓人拉肚子、鋁類則是讓人容易便秘,市面上也有鎂、鋁離子混和的制酸劑,抵銷兩者的作用。 

醫生開立胃藥時,會依照臨床症狀給予適合的制酸劑,因此自己的胃藥也不能任意給他人服用。舉例來說,今天患者伴隨便秘的症狀,醫生可能會開鎂類的制酸劑,但是若患者朋友剛好胃痛,但體質較易拉肚子,便不適合用同樣的藥物,以免加重腹瀉的症狀。 

NG5:吃胃藥當保養 

正解:先改善飲食與運動習慣才能治本 

許多長輩會吃若元錠或欣表飛鳴等藥品當作日常保養。范泉山認為,這些藥品多半是益生菌,「的確有幫助,但治標不治本。」 

老年人飲食常不均衡,造成腸道菌落改變導致便秘,便秘也會造成菌落改變,形成惡性循環,吃這些藥品當作平日保養並無不可,但仍應先從生活作息、飲食習慣開始調整,除非真的沒效,才使用益生菌。 

BOX:胃痛不一定是胃病 

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范泉山表示,因為肚子神經不容易定位,許多疾病都是以上腹疼痛表現,看起來像胃痛。

除了常見的腸胃炎外,闌尾炎初期也是從上腹部開始疼痛,慢慢往右下腹部移動。膽胰管疾病如結石、發炎或癌症也會以上腹痛表現,如果沒有進一步檢查,醫生不容易發現,臨床不乏有吃了一、兩年的藥,最後才檢查出是膽胰管的問題,甚至是肝癌末期。 

范泉山強調,不要把所有胃痛當成胃病,也不要認為所有胃痛吃胃藥就會好,一旦疼痛超過1週沒改善,就要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