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會碰到月經量太少的問題,這種情況算是不正常現象。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文娟表示,女性每次正常經量約為廿至六十毫升,如果經量少於廿毫升,或是經期少於兩天,都可說是經量少。中醫治療著重於腎虛、血虛,同時視有無氣滯、血瘀、寒凝、痰溼等兼夾證加減用藥。
陳醫師指出,臨床上很難準確測量月經的量,通常都以患者主觀表示經量較以往來得少為主,或是使用衛生棉片變少加以評估。現代醫學認為,承受太大壓力、過度瘦身造成內分泌異常、多囊性卵巢、子宮搔刮術後子宮腔沾黏等,都可能造成經量變少。
傳統中醫則認為,陰血不足則無血可出,因此,經量少的根本病機為「陰血虛」。另外,月經周期由腎氣所主導,腎氣不足則經水不出。月經是以腎為根,以血為本,所以治療應從腎虛、血虛著手。
若是腎虛,病人常見經色黯淡,兼有腰痠、膝蓋痠、頭暈耳鳴、小腹冷、夜尿多等症狀,治宜滋補腎陰,適合用歸腎丸等中藥處方;若是血虛,病患常見經色偏淡清晰,伴隨頭暈、眼花、心悸、短氣無力、容易掉頭髮等症狀,治宜益氣養血,適合用滋血湯等中藥處方。
兼有氣滯治宜疏肝解鬱、清熱涼血,適合用加味逍遙散;兼有血瘀治宜活血行瘀,適合用桃紅四物湯;兼有寒凝治宜活血祛瘀,溫經散寒,益氣養血,適合用溫經湯;兼有痰溼治宜開痰散結、祛溼解鬱,適合用蒼朮導痰丸。
除了服用中藥處方之外,還可以按壓三陰交穴,有助調經、調整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