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易見虛證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10月30日
 
   

 

 

 

傳統中醫認為,虛證是身體比較差才會出現的證候。新竹縣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鄭阿乾醫師表示,虛證為中醫特有名詞,主要是指人體正氣不足、臟腑功能衰退之後所表現出來的證候。虛證又分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心虛、肝虛、脾虛、肺虛、腎虛,甚至於氣血兩虛、陰陽兩虛。

簡單來說,人們生病之後,如果疾病屬於虛證,通常按壓病變之處,比較容易感到舒服。鄭醫師指出,虛證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型,每種類型皆伴隨不同症狀,氣虛者常見氣不足、易疲勞、自汗、舌胖等症狀;血虛者,常見臉色蒼白、眩暈、唇舌淡白等症狀。

鄭阿乾醫師指出,陰虛者常見手足心煩熱、咽喉乾、盜汗、舌紅少苔等症狀;陽虛者,常見手腳冰冷、夜尿多、大便溏、舌淡、苔潤等症狀;心虛者,常見心悸、胸悶、失眠、忘東忘西等症狀;肝虛者,常見頭暈目眩、性情急躁、愛發脾氣、眼睛乾澀等症狀。

脾虛者常見大便軟、餐後腹脹、臉色偏黃、胃口差、身材消瘦等症狀;肺虛者常見久咳不癒、痰色白、氣短、容易感冒等症狀;腎虛者常見腰痛、頻尿、腳跟痛、兩膝無力、耳鳴、性功能衰退等症狀;氣血兩虛者,常見臉色蒼白、全身無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等症狀;陰陽兩虛者常見眩暈、耳鳴、容易疲勞、手腳冰冷、手足心煩熱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