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眩暈益氣補血與壓力睡眠飲食相關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張淑珠
   日期:10月29日
 
   

 

 

 

中國醫藥大學附醫中醫部主治醫師林欣瑩指出,眩暈已非樂齡族的專利,門診中越來越常出現的學生族群,還有血壓血脂偏高的年輕人,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的上班族,生活步調都硬生生被眩暈打亂,在在顯示其威力不容小覷。中藥調理配合規律作息,是目前能掌握的最佳良方。

事實上,門診中接觸的眩暈患者只要休息就會自行痊癒。麻煩的是它會反覆發作,進而影響睡眠引起焦慮。

林欣瑩醫師指出,眩暈和情緒壓力、睡眠不足、過度疲勞、不當飲食息息相關;尤其腸胃不好的人攝取較甜、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時,症狀會步步加重。另外,感冒階段或遭逢溫差大的季節,也將誘發眩暈;女性在月經來潮前症狀更是明顯。

林欣瑩表示,中醫處理眩暈脈絡分明,會針對起因,調配天麻鉤藤飲、溫膽湯、半下天麻白朮湯、苓桂朮甘湯、益氣聰明湯、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等(見圖),進行平肝、袪風、清熱、化痰、溫化水飲、益氣、補血及滋陰。

一般來說,經過半個月左右的中藥調理後,症狀可望減緩下來,約一個月後就不容易再發作,睡眠品質當然也獲得改善。

林醫師指出,眩暈大致分為兩種。末梢性眩暈的病變來自內耳,也就是內耳不平衡,往往伴有聽力障礙或耳鳴;雖然過一段時間自會緩解,卻很容易復發。中樞性眩暈的病變則發生在腦部,有些人只是感覺頭昏,但不適現象會持續很久,較難自行緩解。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頸椎問題等慢性病的老人家,是這類病變的最大族群。

值得注意的是,當肢體麻木或意識障礙一併現身時,可能是腦血管疾病或腦部腫瘤的表現,切不可掉以輕心,應迅速就醫詳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