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人工心臟救命,婦人喜獲重生

   資料來源:大成報
   記者:  張世昌
   日期:10月22日
 
   

 

 

 

一名40多歲的柯姓婦人,數月前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經心臟檢查發現她的左心室嚴重擴大,收縮功能也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同時合併左心房心室間瓣膜的重度逆流,李秉純主任建議考慮心臟移植、放置心室輔助器(俗稱人工心臟)或瓣膜修補手術。最後採放置心室輔助器(人工心臟),術後婦人復原情況良好,喜獲重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李秉純表示,擴張性心肌症臨床上並不少見,只是初期的症狀不明顯而易受忽視,到了嚴重的地步時治療的方式有限,僅有心臟移植才能徹底改善症狀、延長生命,術後一年的存活率可由原來的五成提升至八成多近九成,但受限於捐贈心臟有限,以國內的現況,最嚴重的病人也常需數個月的等待,才能獲得合適的心臟,許多病人在漫長的等待期中就可能死亡,而並無機會接受移植。長期來說,心臟移植後病人仍有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感染、罹癌風險增加及慢性排拆等問題。柯女士還有一個極不利的狀況,她的血液中的同種抗體極度增加,對大多數的捐贈心臟有排斥的可能,因而導致等待期更加延長至數倍,增加期間死亡或產生併發症而無法接受移植,而心室輔助器植入,雖可立即增加心臟輸出、改善心臟衰竭,卻耗費不貲。六佰萬的經費似乎很難在短期內籌措,在與醫生充分討論與慎重考慮下,柯女士與家人決定先進行瓣膜修補手術。

房室瓣修補並不能立即改善心室功能,只能減輕心室負荷,去除心室功能惡化的一個原因,減緩惡化的速度,過去的一些研究報告指出,可能對這樣的病人是會有幫助的,但無可否認仍是一個高風險手術。很不幸的,修補後雖然瓣膜功能已恢復正常,但左心室功能仍然持續不良,而需以葉克膜體外循環來維持生命,此時柯女士似乎又回到漫漫無期的等待合適捐贈心臟的宿命中。所幸的是,她有一位鍾愛她的先生,排除萬難籌措到足夠的經費,得以在今年七月進行放置心伴2左心室輔助器手術。

心伴2左心室輔助器呈U字型,略大於成人手掌,重量約0.5公斤,放置於體內,一端由心尖伸入左心室,另一端吻合到主動脈,只有一條導線露出體表連接電源,運作時可提供高達每分鐘10公升的血流輸送至全身,手術成功率可達九成,放置後兩年存活率68%,亦接近心臟移植。如同大多數接受此項手術的病患,柯女士在放置後心輸出量恢復正常,心臟衰竭症狀立即獲得改善,日常活動回到發病前之正常狀況,可以兼顧家庭與事業,甚至搭乘飛機至海外旅行,它免除了捐贈器官的等待及伴隨的風險,可以隨時進行手術,術後的恢復如同一般心臟手術,可在一兩週內用出院,沒有移植排斥的問題,自然也不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機器本身故障率極低,全世界已有萬名以上患者使用經驗。只有一條導線連接至體外電源,可更換之攜帶式電池一次可維持10小時機器運作,活動不受限制。照顧上相當簡便,惟仍需注意電池電量充足,電源導線及皮膚出口之清潔與保護,及按時服用抗凝血劑以降低血栓風險。雖然目前在台灣費用偏高,但不可否認對於無法接心臟移植之重度心衰竭患者來說,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與救命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