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治療慢性肝炎,須仔細辨證用藥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10月20日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慢性肝炎以B型肝炎最常見,約佔總數八成,屬於陰黃、陽黃、急黃、肝瘀、臌脹、肝水等範疇,發病後應盡快治療,否則可能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等。

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肝炎須仔細辨明,不同證型具有不同症狀,同時適用不同中藥方。證型有常見兩脅灼熱疼痛、頭痛、耳鳴、目赤、口乾、口苦、噁心、大便乾、小 便短赤、舌苔黃等症狀;常見兩脅隱痛、失眠、經常做夢、腰背痠痛、腿膝無力、手足心煩熱、舌苔紅少津等症狀;常見臉色蒼白、精神倦怠、身體乏力、胃口差、 肋疼痛、舌淡苔薄等症狀。

常見見肝脾腫大、肋下有癥塊、皮下出血、兩脅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蜘蛛痣、舌質紫等症狀;常見見黃疸顏色明顯、尿黃、小便短赤、胃口差、厭油膩、噁心嘔吐,舌苔黃膩等症狀;常見胸疼、脘腹滿、胃口差、精神倦怠、乏力、大便異常、舌淡苔白膩等症狀。

常見胸疼痛、腹脹、胃口差、手腳沉重、大便異常、舌淡苔白膩等症狀;常見精神倦怠、身體乏力、頭暈目眩、脅肋疼痛、胃脹、餐後脹滿更甚、臉色蒼白、手腳浮腫、舌淡苔白等症狀;常見胃口差、手腳沉重、脘腹脹滿、大便溏、舌淡苔白膩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