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學生身體質量指數與氣喘盛行率及肺功能損傷相關 NHRI researcher reports extreme BMI predicts higher asthma prevalence and is associated with lung function impairment in school-aged children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 330 期 2009-11-26
作者:編輯中心 陳筱蕾


在過去20年裡,台灣肥胖盛行率約上升了10%至 15.6%,而在美國或澳洲,學童肥胖或過重的比例亦早已超過10%,肥胖不僅是全球持續關注的健康議題,也是已知為糖尿病第二型、高血壓、動脈硬化、睡 眠窒息以及一些型態的癌症之危害因子。而肥胖與氣喘之相關性研究近來多有報導,從一些研究報告可知,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肺功能具相關性,從長期追蹤 研究資料來看,體重降低可以改善肺功能與氣喘症狀。本院環境衛生與職業醫學研究所葛應欽研究員指導其研究團隊探討氣喘、肺功能與BMI之研究,以瞭解 BMI對氣喘以及BMI對肺功能的關係。

研究的對象為1995年與1996年南台灣(高雄與屏東)地區123所國中各年級共170,457名學生,每名學生皆由一位家長或監護人陪同完成國際兒童 氣喘與過敏調查(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ISAAC)之視聽問卷與書面問卷,6個月後,隨機選取約10%的學生進行肺功能研究,限制年齡條件與去除未完成問卷的受試者後,共 15,039名學生參加肺功能檢驗,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內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吐氣氣流(FEF)、與最大呼氣量(PEF)。以複邏 輯回歸分析顯示男性、遺傳性過敏、升高的BMI、雙親教育程度較高者(高中以上)、家人每日抽菸超過一包者與自我認定抽菸者,與中學生氣喘有顯著相關。同 齡學生之BMI超過95%則視為肥胖、介於85~95%為過重,介於5~15%為瘦的、低於5%為過輕,其餘則屬正常;趨勢分析顯示,男性與女性之氣喘盛 行率隨著BMI增加;比較同樣BMI組別的男性與女性之氣喘盛行率,過輕的男性為女性的2倍、瘦的男性為女性的1.5倍。

分析肺功能與BMI之相關性發現,當BMI增加時,受試者之一秒內用力呼氣量(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下降,表示氣 流阻塞情形較為嚴重,肥胖學生的FEV1/FVC不佳,因此當疾病侵襲時較容易有氣喘的症狀;不論BMI之組別為何以及有無氣喘症狀,女性的FEV1 /FVC皆較男性為佳;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瘦的或過輕的男性之用力吐氣氣流(FEF)與最大呼氣量(PEF)會下降,這意味著男性的呼吸道反應過強且較容 易有氣喘症狀。BMI與氣喘的相關性仍有諸多爭議,此研究證明了BMI會改變FEV1/FVC、PEF,且影響氣喘盛行率。

此研究仍有其限制:首先,BMI值的定義應用於學童身上無法真正地反映肥胖症,應針對此年齡層族群發展所需參數;其次,此橫斷研究僅能瞭解變數間的相關 性,尚無法回答因果關係;第三,研究族群鎖定為學校學生,他們的氣喘症狀較為輕微,而氣喘較為嚴重的學生可能住院中或休息中而無法參與此研究;第四,此份 研究未包括飲食調查,因此不能闡述飲食對BMI與氣喘盛行率的影響。然此研究發現,較高之BMI與肺功能損傷有關;不論男性或女性,較高的BMI可預測有 較高的氣喘發生率;而過輕男學生可能因FEF與PEF不佳而呈現更多氣喘症狀。簡言之,可以預測高BMI的學生與低BMI的男性學生之肺功能不佳,因此可 能導致有氣喘症狀,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Pediatric Pulmonology, 44: 472-47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