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健》飲食作息不正常,心易老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陳敬哲
   日期:09月14日
 
   

 

 

 

飲食作息生活不佳,很可能讓心臟老化速率加快,美國衛生單位曾經提出計算心臟年紀方式,包含血壓、體重、心臟疾病風險等因子,發現將近4分之3美國民眾心臟年紀高於實際年紀,其實只要能控制飲食,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餐餐有蔬果、吃無添加堅果

不但要降低鈉攝取量外,每餐都一定要食用至少一份蔬菜與水果,豐富的纖維、鉀、與多種營養成分,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如果額外想吃點心,可以選擇小胡蘿蔔或小黃瓜,避免油炸加工食品,平時也可額外補充杏仁、核桃、花生等堅果類食品,也都能幫助心臟健康,但要注意必須沒有額外加鹽。

紅肉改為白肉

紅肉含有高量飽和脂肪酸,身體難以消化容易造成心血管負擔,最好將肉類來源改為水產白肉,例如鮭魚或沙丁魚等魚類,因為魚肉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於心臟病預防有明顯助益;另一方面,高鹽分的罐頭加工品,食用過量可能超過身體負荷,最好少量攝取或降低食用次數,確保心臟健康。

全穀食品穩定血糖

選擇麵包等穀物食品,最好購買全麥類產品,人工添加劑越少越少,尤其糙米、燕麥、薏仁等穀物,不但營養素豐富,纖維質也非常高,能夠加強穩定血糖,保護血管與器官有相當好處;其實保護心血管最好的飲食方法,就是自己烹煮每一餐,控制鹽分、油量、與食材,降低外食難以掌控的健康危害。

專家意見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長期外食易攝超量鹽分,如薯條沾蕃茄醬或麵線加醋等,加上許多看不到油脂食物如糕餅與油炸類,都會給心血管造成負擔;保護心血管應該改變飲食習慣,不要額外添加醬料,主動要求店家少放油鹽,讓業者能夠改變作業流程,才能逐漸改善外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