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藥酒泡製法常見冷、熱浸、煎煮、釀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李叔霖
   日期:07月03日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藥酒泡製法常見泠浸、熱浸、煎煮、釀製等,泡製時通常先把生藥材搗碎、切片,如此才能浸出有效成分,便於人體吸收;酒精度不宜太高,四十度左右最好,主要是因為藥材所含有效成分,有些易溶於水、有些易溶於酒。

酒精度太高,雖然可以增加析出酒溶性成分,但是不利溶解水溶性成分。陳醫師指出,泡藥酒以白酒、黃酒最常見,這些都是五穀、澱粉植物等原料發酵釀製而成,一般來說,白酒多半用於藥材溶劑應用,黃酒多半作為藥引應用。

陳潮宗醫師指出,冷浸法是先把藥材清理、洗淨、曬乾,然後加以切碎或研磨成粗末,直接投入密閉容器,加入適量的酒予以浸泡,等到浸泡十四天之後,撈起藥渣壓榨出汁,壓榨液、浸出液兩者混合即成。

熱浸法是把藥材泡水洗淨後放入容器,加入適量的酒與水,用小火加熱即可,但時間不宜太長,只要表面出現泡沫就可熄火密封,以便避免酒精過度揮發,大約靜置半個月左右去渣即成。這種製法可以加速藥物浸取速度,而且比較不會因為溫度太高而損失酒內成分。

煎煮法是把藥材挫成粗末後放入砂鍋,加入清水高過藥面一點點,再浸泡約六小時左右,泡好後用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煎煮一、二個小時,煎好後過濾再復煎一次,合併二次藥汁靜置八小時,等到冷卻後加入等量的酒加以混勻、密封,大約放置七天即成。

釀製法是把藥材加入適量清水,用小火煎煮後過濾去渣備用;把糯米煮成飯,加號藥汁、酒拌勻,再倒入乾淨容器裡面,加蓋密封放置十天左右,儘量避免與空氣接觸,發酵完成後濾渣即成。

泡藥酒使用米酒或米酒頭效果比較好,每天搖晃使藥性順利溶出,容器要最好用消毒過的陶瓷或玻璃瓶,才能避免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