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不可不知》塑膠容器未含雙酚A,不代表安全

   資料 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蘇湘雲
   日期:03月 31日
 
   

 

 

 

罐頭內層塗料、塑膠用品都可能含雙酚A。不少研究證據顯示,雙酚A(BPA)會干擾荷爾蒙作用。此外,雙酚A也可能影響生殖、發育,並與心血管疾病、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癌症風險等很有關聯性。因此很多塑膠用品標榜「無雙酚A」,有些民眾購買塑膠瓶、塑膠保鮮盒、奶瓶等用品時,也會特意選擇不含雙酚A產品。「無雙酚A」標示彷彿成為安全保證。

塑膠用品沒有雙酚A,是否就真的安全?美國環保團體「綠色星球」(OneGreen Planet)提醒,塑膠用品就算沒有雙酚A,也不見得安全。近幾年來,有研究報告顯示,塑膠用品雖然沒有含雙酚A,但其他化學物質還是可能引起心律不整等健康問題,其中最常見雙酚A替代品為雙酚S,這種成份對健康的影響與雙酚A大同小異。

另有研究發現,雙酚S會增加乳癌風險。胎兒一旦接觸雙酚S,大腦發育也可能受到損害。由此可知,塑膠容器雖然使用很方便,但卻可能傷害生態環境、健康。

生活中,想完全不碰含雙酚A、雙酚S產品非常困難。部份廠商也開始在塑膠產品貼「無雙酚S」標示。

如果不太確定塑膠用品是否真的安全無虞,乾脆就不要使用塑膠用品,像不鏽鋼水壺、不鏽鋼咖啡杯、玻璃、陶瓷等,都可以取代塑膠。

發票、收據、繳費證明等也都可能含雙酚A,還是盡量別碰這些東西。吃東西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吃罐頭食物,多選擇坡璃瓶裝產品。選擇可以重複使用的材質會比較好,對健康也較為有利。

目前塑膠材質大約分為七種,從一號到七號,一號為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俗稱寶特瓶;二號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三號為聚氯乙烯(PVC);四號為低密度聚乙烯;五號為聚丙烯(PP);六號為聚苯乙烯(PP),如果發泡,就是俗稱的保麗龍;七號為其他類,像美耐皿、壓克力等都屬於其他類。

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塑膠用品即使沒有雙酚A,也可能溶出一些塑化劑,舉例來說,保鮮膜屬於三號PVC材質,如果使用不當,就可能產生塑化劑。

顏宗海主任提醒,平常最好少用塑膠用品,盡量以不鏽鋼等替代,若是奶瓶,則可以選擇玻璃製奶瓶。若真的需要使用塑膠用品,塑膠用品最好避免接觸高溫、高酸性物質,且避免有刮痕,當塑膠用品有刮痕,塑化劑溶出風險便大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