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蒐》高齡孕婦當心牙周炎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  鍾佩芳
   日期:01月28日
 
   

 

 

 

年齡越高的孕婦牙周病罹患率越高,35~44歲孕婦已近5成,在晚婚已成社會趨勢的狀況下,未來孕婦與新生兒口腔健康狀況堪慮。患有牙周炎的孕婦比健康孕婦早產機率高了近3倍,此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高了2倍。

孕婦口腔的特異性的原因

孕婦容易罹患蛀牙和牙齦炎,主要是因為懷孕期間由於未能即時處理生理變化引起的初期症狀或因此疏忽了口腔清潔,導致牙菌斑大量堆積,再加上荷爾蒙的變化加重病情所致。

為什麼孕婦的蛀牙率會增加?

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內分泌的改變;2.進食次數明顯的增加;3.懷孕的初期對酸性食物特別偏好;4.常會反胃及吐酸水。

懷孕母親牙周健康惡化及影響

懷孕使牙周病惡化,牙周病也對懷孕造成負面影響,如體重過輕之早產兒。

懷孕使牙齦炎加劇,牙齦反應約從懷孕之第二個月開始,到第八個月達到高峰,除非經過治療,牙齦炎不會因此消失。

0.2%~10%之孕婦會生懷孕瘤,臨床症狀類似「化膿性肉芽」。

患有廣泛性牙周炎的孕婦與牙周健康者相比,其35周早產風險是5倍,32周早產風險則為7倍。

提升孕婦口腔健康,可避免垂直感染,能有效降低將細菌傳染給嬰兒之可能性,進而降低新生兒罹患齲齒的機會。

其他因素

懷孕婦女除因為生理狀態改變,容易造成口腔疾病與問題產生之外,擔心X光、針劑、藥物等對母體及胎兒造成負擔,刻意忍痛,延緩治療,以致於加速惡化。

懷孕前後的媽媽們注意力集中在遺傳因子、內分泌、血液、營養攝取等變化,相關的產前檢查或健康檢查很少包含口腔檢查,以致於容易忽略其重要性。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牙周小組召集人林世榮醫師表示,準備懷孕的婦女,應在懷孕前全身檢查項目中,加入口腔檢查,避免陷入懷孕階段口腔健康出狀況,又無法治療的窘境。

已經懷孕的婦女,更應該維持固定口腔檢查,並多多利用健保新增項目,保障自己與胎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