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1、2
梔子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之紅黃色成熟果實,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等地,果實似酒器「卮」,故名梔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別名木丹《神農本草經》、越桃《名醫別錄》、山梔子《藥性論》。於秋季時採收,去除果柄及雜質,並經蒸過或煮過,再曬乾或烘乾後使用。其性味苦、寒,歸心、肝、肺、胃及三焦經,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及涼血解毒等功效,除為常用中藥外,亦可用於食品色素。
二、配伍應用1、2
梔子能清泄心、肺、胃、三焦之火熱,與淡豆鼓同用,即《傷寒論》梔子鼓湯,用於汗吐下後、邪熱客胸、身熱懊、虛煩不眠等症﹔與茵陳蒿、大黃同用,即《傷寒論》茵陳蒿湯,用於陽黃發熱、頭汗出、身無汗、口渴、腹微滿及小便短赤等症﹔與小薊、白茅根、黃芩同用,即《濟生方》小薊飲子,用於血淋、尿血等症。
民間俗稱「吊筋藥」即為生梔子粉末,以水、酒、醋或蛋清調製,外敷治扭挫傷。除此之外,也廣泛應用於加味逍遙散、黃連解毒湯、龍膽瀉肝湯、防風通聖散等眾多方劑。
三、化學成分3、4
梔子主要含環稀醚萜類、西紅花苷類、有機酸酯類等三類成分。其中環烯醚萜類含梔子苷(geniposide)、異梔子苷(gardenoside)及梔子苷酸(geniposidic acid)等,為主要已知活性成分﹔西紅花苷類主要含藏紅花素(crocin)、藏紅花酸(crocetin)等﹔有機酸酯類則包含綠原酸(chlorge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
四、炮製2、4
梔子生品長於清熱瀉火,經由薑汁炒製後具止煩嘔之功效,而炒焦或炒炭後則具有止血之功效,但火熱亢盛、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宜用生品。此外,梔子仁善清心除煩,梔子皮兼清表熱。
五、偽品5、6
同屬植物水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是其常見的偽品,主作為染料和色素。由於二者來源相近,應細究其差異,以防止誤用,主要差異整理如下表。
六、結論
梔子在臨床上受到廣泛應用,同時也是天然的食用色素,而水梔子主要供染料用,無法與山梔子等同入藥,藥師臨床調劑時,二者應避免混用,以確保梔子的療效與用藥正確性。
參考資料
1. 嚴正華﹕中藥學(上)。知音出版社2003﹕126-8。
2. 張賢哲、蔡貴花﹕中藥炮製學。台中市,中國醫藥學院出版 1995﹕390-2。
3. 陳雁、張現濤、張雷洪等﹕梔子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海峽藥學 2010;12﹕1-5。
4. 杜偉鋒、梁小娟、吳晶宇等﹕梔子炮製前後綠原酸、梔子苷和西紅花苷–Ⅰ的比較。中草藥. 2011;10﹕2008-10。
5. 劉知遠、吳安﹕淺析梔子與水梔子的異同點。海峽藥學 2012;09﹕31-3。
6. 謝詠荃、呂康祖、溫彩玉等﹕市售梔子類藥材之鑑別。食品藥物研究年報 2011;2﹕37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