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善用替代療法,遠離毒品危害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86期)
   記者:  苗栗縣記者顏群芳
   日期:09月22日
 
   

 

 

 

前陣子因為藝人吸食大麻的新聞沸沸揚揚,也讓我們重新省視毒品的氾濫性以及戒毒的重要性。苗栗縣衛生局於9月4日,舉辦103年物質濫用防制及替代治療專業人員繼續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包含台灣當前毒品現狀,並介紹替代治療與愛滋防治等課程。

課中衛生福利部心理與口腔健康司科長洪嘉璣提到,目前台灣毒品查獲的數量,以三級毒品愷他命(Ketamine)成長最為驚人,也特別提及愷他命管制級別的問題,因為依目前法律,愷他命屬於第三級毒品,而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1-1條規定,「無正當理由持有或施用第三級或第四級毒品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並應限期令其接受四小時以上,八小時以下之毒品危害講習」,所以年輕人都謠傳拉K並不會犯法,頂多只是被抓去上課,所以是否要將愷他命,提升為二級毒品來管制,就成了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而課程當中還介紹到目前用來戒治海洛因等毒癮的取代藥物,分別是美沙冬(Methadone)和丁基原啡因(Buprenorphine)。美沙冬屬於口服人工合成鴉片類藥物,可作用在μ(mu)接受體上,在適當的劑量下,可持續作用長達24至36小時,所以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緩解病人的戒斷症狀,而服用美沙冬期間,若併服酒精、苯二氮平類藥物或其它鎮靜安眠藥,容易造成呼吸抑制的副作用,所以得小心防範;而丁基原啡因屬於半合成的鴉片類藥物,一樣可作用在μ(mu)接受體上,但是屬於部分作用劑(partial agonist),所以於高劑量時會達到屋頂效應(ceiling effect),所以對患者不具有顯著的呼吸抑制作用,但還是得注意與中樞神經抑制劑併用的風險,另外丁基原啡因是以舌下給予,可讓病人帶回去使用,但最多只能帶回兩個禮拜的藥量,為了避免病人領完藥,不選擇用舌下吸收,反而拿來注射,以加快作用起始時間,所以有設計出一種複方劑型,是以Buprenorphine加上Naloxone,以4:1的比例組合而成,加進去的Naloxone,屬於μ(mu)接受體的競爭性抑制劑,以舌下吸收之Naloxone 生物利用率小於10%,不足以產生臨床效果,但選擇注射投予,會讓病人產生戒斷現象,而有不舒服的感覺,可用來防止病人濫用此類藥品。

毒品之所以難戒,就在於其所產生的戒斷症狀,會非常難受,所以寧願再次選擇回頭使用毒品,來緩解這些不舒服的感覺。但適時的使用戒癮藥物,不但可順利幫助遠離毒品的危害,也可減少買毒所需龐大開銷而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