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歸脾湯(下)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84期)
   記者: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藥師 黃義時
   日期:09月09日
 
   

 

 

 

三、病機與加減方

心藏神、主血,脾主統血,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則可致心脾兩虛、氣血不足,而心失所養,則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脾虛則氣衰血少、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脾氣虛弱亦可見便血或婦女崩漏下血。由於血少造成氣弱清陽不能上升,致頭暈目眩,氣血虧虛則使肢倦神疲。即《慎齋遺書‧頭暈》:「頭為諸陽之首,病人頭暈,清陽不升也,頭重不能抬起,陽虛不能撐持也。」,若濕邪可化,清陽上升,則頭暈可以治愈;歸脾湯方中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龍眼肉、酸棗仁具有健脾理氣化濕之效,如果濕邪已除仍有入睡不眠,則去半夏、厚朴,茯苓改為茯神,方中可加五味子、柏子仁養心安神,也可以根據病情加入龍齒、龍骨、牡蠣、珍珠母以鎮靜安神,也可以在補氣養血中配伍少量肉桂,以溫宣陽氣,鼓舞氣血之生長。4一般治療上,以去邪除濕之療效較快,治療心脾虛較慢,必須逐步根據癥狀加以調理。

歸脾湯是在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之組成中加入木香, 運用補血藥配理氣藥,使藥性歸入各經,其君臣佐使之配伍關係為,君藥有人參、黃耆、白朮、茯苓做為補脾肺之氣,達成補氣生血之功能,臣藥有當歸、龍眼肉、酸棗仁、遠志做為補血養心安神養肝功效,佐藥有木香,用於疏通氣機理氣醒脾,使藥有生薑、大棗、甘草,用於調和脾胃氣血和藥性。

四、小結

凡是在辨證施治上有心脾兩虛的證候, 均為歸脾湯的適用症。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 吳午龍、李世滄。臨床常用中藥方劑手冊。台灣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1991;10。
2. 彭主榮、謝慶良總編,唐娜櫻、游智勝主編。方劑學。台北:中國醫藥大學 長庚大學聯合出版。2005;94-95。
3. 李慶業。湯頭歌訣白話解。台灣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2102;124-125。
4. 印會河、張柏訥。中醫基礎理論。台灣 知音出版社,200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