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的「電療」,在癌症治療指的就是「放射治療」。以現今癌症治療訴求器官保留的趨勢下,部分頭頸部癌症先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療,已逐漸取代外科而成為癌症治療之首選。這不僅使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也大大地提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
在台灣,最常見的頭頸部腫瘤可歸類三大部分:鼻咽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例如咽喉癌,早期以外科手術切除聲帶後,病人便必須長期仰賴助聲器練習發音說話。如今,咽喉癌多以「放療+化療」為首次治療方式,盡可能維持病人正常的生活功能。
一般而言,放射治療就如同照X光一樣,照射當下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必然也會有副作用,可能因治療方式、部位、病患體質等,而有差異。在治療期間,最重要就是營養補充充足、做好口腔清潔、喉嚨保養等動作。
相較於外科醫師專精於手術的技巧、開刀的併發症與術後的照顧;放射腫瘤科醫師專精於放射治療技術的選擇、開發新式放射治療的技術與放射治療相關副作用的處理;腫瘤內科醫師則專注於患者的營養、全身治療新藥的開發與研究、為患者量身訂做選擇適合患者體力的治療藥物,並負責處理同步放射治療(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過程所出現的併發症。
此外,腫瘤科醫師還會注意患者治療期間所出現的不適,例如食欲不振、腸胃不適、營養不良或感染症等。
由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的選擇,因人而異,並非所有患者都需使用到抗癌藥物,臨床醫師會與患者解說治療的選擇與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