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健保署5月5日舉辦「承保資料加值應用研討會」,探討健保與社福、長照體系在衛生福利部架構下如何更緊密合作,並研討健保保費收繳與金融產業合作之可能,二項主題分別由臺灣大學賴美淑教授及景文科技大學朱澤民教授主持,邀政府機關、社福團體、金融機構及學者專家共同討論,以作為未來政策實施之參考。
行政院政務委員蔣丙煌指出,可善用健保的資料,整合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將弱勢及需要長期照護的族群照顧得更好。健保署應持續利用現代的科技,提升工作效率,未來繳費亦可善用科技來簡化流程,甚至可考量未來推動雲端健保卡的可行性。
蔣丙煌表示,許多國際級的智庫認為,Big Data(大型資料庫)的運用是不可忽視的。如何將政府相關單位的資料庫做進一步連結,加值運用,是政府未來要努力的方向。同時亦需注意個資的保密、資安的問題,如能善用這些資料來促進國民健康,例如預估、預防未來國民可能發生的疾病,推動個人化的醫療,甚至可帶動產業的發展。
衛生福利部次長林奏言指出,健保即將邁入20年,期望在健保資料的基礎上,再整合國民年金與未來的長照保險等三大社會保險資料,進行資料分析,主動發掘高風險及弱勢族群,提供即時關懷與協助。
健保署長黃三桂表示,健保實施至今已19年,約有七十七萬個投保單位,合約醫療院所有兩萬六千八百個,所繳保費共計五千七百億,平均每年就醫的人次,去年有三億八千萬次,平均每天有超過一百萬人在看病,每年有兩百四十萬人住院,平均每天有九千人住院,健保署提供一萬六千到一萬七千個藥品品項供被保險人使用。
黃三桂說,光是鎮靜安眠用的使蒂諾斯,最高使用一年一億五千萬顆,這麼複雜的數據,再加上全民健保是一個強制加保的保險,所以兩千三百萬人都受到保險制度的保障,數據乘以二千三百萬,就是一個Big Data,如何轉換成有用的指標或變成實務上的商機,值得研討。
此資料庫亦可針對高薪低報、假農民、保費欠繳等異常分析,避免重複用藥、高醫療資源使用者特徵探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