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中藥學堂:金鈴子散

   資料來源:藥師週刊(第1845期)
   記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藥局藥師 吳姿儀
   日期:11月18日
 
   

 

 

 

一、前言

金鈴子散是中醫臨床治療氣鬱血滯所致胸痛、脘腹疼痛等諸痛的常用基本方劑,組成為金鈴子與延胡索各一兩研粉使用。方中用金鈴子疏肝氣、泄肝火,為君藥;延胡索行氣活血,為臣使藥;兩藥相配伍,氣行血暢,疼痛自止1。

二、金鈴子

金鈴子又叫苦楝子,即川楝子,為楝科落葉喬木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中國大陸南方各地均產,以四川產者為佳,味苦,性寒,入肝、胃、小腸、膀胱經。2川楝子苦能勝濕,寒可泄熱,既能疏肝泄熱、解鬱止痛,用于治療肝鬱氣滯、肝膽火旺所引起的兩脅脹痛、悶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氣疼痛,甚則痛引腰腹,常與延胡索配用3;川楝子又能殺蟲、行氣止痛,治蟲積腹痛等,可與檳榔、鶴虱等配用,如《小兒藥證直訣》安蟲散、安蛔湯,用于治療腸道寄生蟲病引起的腹痛等症;寒證則可與吳茱萸配用,如《聖惠方》金茱丸;治寒疝少腹脹痛等,可與小茴香、木香等配用,如《醫方簡義》導氣湯。對豬蛔蟲、蚯蚓及水蛭等有殺蟲效用。

川楝子主要化學成分包含川楝素(toosendanin)、生物鹼、樹脂、鞣質。原植物全株有毒,果實毒性較大,可作為殺蛔蟲藥,民間也作為土農藥用。但炒後毒性降低,緩和苦寒之性,以免損傷胃氣,增強行氣止痛功能。其毒性成分可能為毒蛋白,因加熱可能使毒蛋白變性,故一般使用炒過的川楝子。5

三、延胡索

延胡索又叫元胡索,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乾燥塊莖,味辛、苦,性溫,入心、肝、脾經。2延胡索辛散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既能行血中之氣,又能行氣中之血,功專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善治一身上下諸痛,証屬氣滯血瘀者,如脘脅痛、胸悶胸痛、婦女經閉、痛經、腹中腫塊、產後腹痛、跌打損傷、疝氣腹痛等症。4功能活血、行氣、止痛,尤以止痛用途顯著且部位廣泛,是中藥裡的止痛藥之一。常用於氣滯血瘀頭痛等,可與川芎、赤芍等配合使用。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延胡索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對中樞神經有鎮痛、解痙等活性。目前所知的成分中,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鎮痛作用較強,於輕度痙攣性疼痛研究,劑量反應與pethidine相似。醋製能使延胡索中游離生物鹼與醋酸結合,生成易溶於水的醋酸鹽,在煎劑中易於煎出,所以一般使用為醋炮製過的延胡索。5

四、金鈴子散

川楝子苦寒降瀉,清肝火、除濕熱、止疼痛;延胡索辛散溫通,活血散瘀,理氣止痛。二藥配伍應用,相得益彰,清熱除濕、行氣活血、理氣止痛甚效,常用於治療:1.肝鬱氣滯,肝膽火旺,氣血寒熱凝滯之胸、胃、腹、脅諸症。2.疝氣疼痛。3.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症。4.胃、十二指腸潰瘍。5.胃腸炎。6.肝炎,膽囊炎,膽管炎,膽結石,脅肋疼痛者。7.心絞痛。常用劑量為延胡索、川楝子各6-10克。

川楝子與延胡索組成金鈴子散,治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者,近代亦用于治療肝鬱氣滯,氣鬱化火所引起的胸腹脅肋疼痛,或痛經,疝氣痛,時發時止,食熱物則疼痛增劇,舌紅苔黃,脈弦或數;凡屬氣滯血瘀,兼見熱象者,用之均宜。6
 

參考資料

1. 中國中藥雜誌。2012(3); 37:5。
2.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3;9:643-49,5;13:38-42。
3. 凌一揆。中藥學。知音出版社。2002:157-8、195-6。
4. 焦樹德。用藥心得十講。知音出版社。2000:143-4、233-4
5. 中醫兒科雜誌。2006(9);2:5。
6. 呂景山。施今墨藥對(3版)。人民軍醫出版社,北京;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