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按摩足三里、中脘 改善消化不良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
   日期:102年05月24日
 
   

 

 

 

當民眾用餐後發生消化不良情形,該怎麼辦比較好?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當民眾進餐後出現上腹部或胸部疼痛、不舒服、有脹氣感等症狀時,代表已發生消化不良,建議可以進行穴位按摩,可望改善症狀。

楊醫師指出,有的人吃飯時會感到有飽脹感而無法吃完全餐,有的人吃飯後會出現腹脹,好像食物都沒有妥善消化好一樣,有的人吃了某些食物就覺得不舒服,然後 就放屁、打飽嗝,其實這些症狀都是發生消化不良的情形,建議民眾可以按摩足三里、中脘、脾俞、公孫等穴位,以便改善不舒服的症狀。

楊淑媚進一步指出,足三里屬於胃經上的重要穴點,按摩這個穴位有助於強健腸胃功能,改善肚子痛、胃痛等症狀,這個穴位就在外膝眼下約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尋找,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穴位。

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可以改善腹脹、腹痛、腹鳴、腹瀉、嘔吐、便秘等消化系統毛病,這個穴位在人的肚臍上四寸的地方;脾俞穴可望改善腹脹、消化不良、胃痙攣、胃痛、胃炎等症狀,這個穴位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公孫穴可改善腹脹、腹痛、泄瀉、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這個穴位在腳拇趾關節後一寸的地方。

經常消化不良的人,應改變飲食習慣。楊淑媚表示,包括避免吃太多、吃太快、吃下大量高脂肪類食物,以及少抽菸、少喝酒、少吃辛辣類食物、少喝含咖啡因飲料等皆是。

楊醫師指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吃飯,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所以民眾應稍微注意一下用餐時的情緒;有些藥物對胃部容易產生刺激性,甚至於引起或加重消化不良,像這種情況,民眾應和醫師討論如何服用藥物。

民眾可多吃燕麥、水果、瓜菜、藻類、紫蘇梅汁、白蘿蔔泡菜、鳳梨、山楂、芥菜等助消化食物,但用餐時仍應細嚼慢嚥,以便減輕胃的負擔。有些食物最好不要吃,像是堅硬類或油膩類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不易消化,吃了以後可能會加重病症。

洋蔥、薯類、豆類、甜食等食物也應進行適當控制,以免影響到胃的消化運作,進而加重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