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遠離院內感染


資料來源: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

作者:王威勝(馬偕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從事醫療工作多年,經常會碰到病人家屬質疑為什麼病人病情不見起色,用藥愈來愈多種,本來還可以說 話地,住院後還要插管,面對這一個難題,醫師往往要花很多時間解釋,才能讓家屬瞭解,疾病發展有一定的過程,如果家屬很有警覺性,在疾病剛開始發生時,很 快就將病人送到醫院,那時症狀並不太明顯,疾病常在住院後依疾病既有的過程進展,所以有些病人的情況的確會更嚴重。

    一般來說,愈早送醫,病人可以越早得到治療,恢復健康的機會比較大,但是有些疾病的恢復,需要一段的時間,舉例來說,有些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導致肺炎,剛開 始胸部X光看不出很明顯的肺炎,但是幾天後再追蹤可能可以看到一大片肺炎,甚至已經導致呼吸衰竭,必須使用呼吸器和很強的抗生素,家屬往往很難接受,這樣 的結果很常見。像肝硬化、尿毒症、糖尿病、罹患癌症、長期使用類固醇以及免疫抑制劑等病人本身抵抗力較差,也比較容易感染,而且進展的很快,往往出乎意 外,在適當的抗生素以及其他藥物的幫助下,可能會慢慢恢復,但是每個病人的情況並不相同,有些病人可就沒有這樣幸運了,藥物是幫助病人的法寶,但是病人的 抵抗力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另外,有些家屬會迷信留在醫院”調養”愈久愈好,總覺得要”徹底治療好”才要出院,但是為什麼醫師總希望病人在情況穩定後儘早出院呢 ?尤其是感染科醫師會告訴病人在醫院待愈久,院內感染的機會愈大。何謂院內感染呢?院內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間因醫療行為或本身抵抗力太差導致原本對病患無害 的微生物侵入人體而獲得的感染,換句話說,也許病人只是因為一些不很嚴重的疾病住院,但是在醫院時卻獲得嚴重的感染,也有些本來就是很嚴重的感染,但是已 經治療得差不多了,住院過久再度感染到多重抗藥性的細菌,而藥石罔效,得不償失。

    一般感染症可區分為社區感染和院內感染,社區感染的菌種(在未入院前的感染),較容易殺死,醫院內的細菌已經身經百戰,變得不怕抗生素,有了抗藥性,所以 濫用抗生素是很可怕的事,現在已經有些細菌對所有的抗生素皆有抗藥性,新藥的發展根本趕不上抗藥性的發生速度,所以有些病人可能會救不回來。

    在臨床上有些時候,致病菌很容易分離出來,我們所使用的藥物也很強,依照敏感性試驗和我們的臨床經驗,應該病情可以被控制下來,但是病人還是走了,事實上 也沒有抗藥性的發生,非常令人惋惜,其主要的原因則可能是病人太晚送醫,或是某些細菌很快的侵入人體,所釋放出的毒素已經造成了全身的反應,像休克、急性 腎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或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造成多重器官衰竭,這時就算身體內的細菌都被殺死了,這些併發症卻無法逆轉,病人因而無法挽 救回來。

    院內感染雖然可怕,但是採取適當的措施還是可以降低院內感染的機會,進一步降低死亡率,一般院內感染的菌種可以來自家屬來探病時傳給病人,所以探望加護病 房的病人時家屬要先洗手、穿隔離衣,護士小姐上班前要先刷手、穿上護士服,醫師同樣要做這些動作,要著醫師服,看病人前後要洗手,在進行侵入性治療時要戴 手套和穿隔離衣,這些措施都是有理由的,病人當治療到一定療程時,該可以出院時就及早出院,來降低院內感染的機會。
  
    以近年來引起醫界重視的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菌)為例,它可以在乾燥的環境中存活十三天,甚至有報告這種頑強菌可以在醫院的手套、靜脈輸液表面管路、監視器、床墊、呼吸器表面分離出,所以醫護 人員進出加護病房及照顧不同病人前後時,必須仔細清毒雙手,病患家屬出入病房探病也要穿隔離衣及戴口罩,離開醫院也要清潔雙手,不要把細菌帶回家。

    同時,據研究,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院內感染是可以預防的,有些癌症病患在做完化學治療後,白血球可能降得很低,白血球可以幫助身體抵抗外在致病菌的侵入, 白血球降低是化療可能發生的併發症之一,也會使病人的抵抗力下降,對病人採取隔離措施以降低院內感染的機會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些家屬可能並不瞭解其嚴重 性,所以不願意戴口罩,也不願配合一些管制措施,所以也可能造成嚴重的感染,甚至病人並非因為癌症,反而是因為感染而離開人間,真的很可惜,醫師會使用適 當的抗生素,等白血球回升,病人抵抗力增加,危險也就將過去了。

    避免院內感染及嚴重的感染,民眾要有正確的觀念,當家人不適時應盡速將病人送來醫院,以免一些併發症的發生,真的不幸有家人生病住院,也和醫院、醫師以及 護理人員配合,來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衛生署常宣導要常洗手來預防腸病毒,事實上院內感染的預防,洗手也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不只醫師們要小心謹慎使 用抗生素,民眾也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抗生素服用,抗生素的錯誤使用將使我們面臨抗藥菌種的威脅,以後我們將無藥可用,陷人類於浩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