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
作者:張金堅(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乳癌如同其他癌症一樣,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乳癌的活存率,到底診斷乳癌後能活多久?正是大家囑目的焦點。但自從1970年代開始,大家開始重視活存期間的生 活品質,所謂生活品質指的是個體對生活中自認對其重要部分的滿意程度,MEDLINE及PSYCHLIT與癌症生活品質相關的研究,從1970年開始出 現,而且年年有大幅攀升的趨勢。在歐洲,有一個相當重要的組織叫做歐洲癌症研究及治療學會,簡稱(EORTC),在1993年間就先後規劃出癌症生活品質 核心問卷叫EORTC QLQ-C30,3年後又針對乳癌舉辦,EORTC QLQ-BP 23之補充版,其有效度及信度普受大家接受,台灣在台大公衛季瑋珠教授之努力下,有中文及台語版之第三版,在核心版中特別著重在癌症病人之一般性之問題包 括:
①身體功能(費力活動、長短距離步行、日常活動)
②角色功能(工作受限、休閒娛樂受限)
③情緒功能(緊張、焦慮等)
④認知功能(注意力及記憶力)
⑤社會功能(家庭生活社交活動)
⑥整體生活品質(身體狀況、健康狀況),共30題。另外特別針對乳癌之全身性治療(包括化療、荷爾蒙治療、放射線治療),身體意象(body image)、性生活、乳癌症狀、手臂症狀及未來展望共有23題,並有一定之計分方法,藉此來評估乳癌病友之生活品質。
根據國內外諸多研究,發現這套問卷系統相當準 確,確實可以反應病人生活品質之實情,過去都由醫師來進行評估,最近由病人這一端對自已生活品質或任何不適做報告,即所謂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s)亦被認為與傳統由醫師評估有相當程度之相關性與相似性,此已被廣泛應用在大型臨床試驗作為重要之評估工具。可見癌症病友各項生 活品質之評估、處理及後續改善變得與病人活存率同等重要,試想如果在活存期間,在身體上、心理上、社交上有很多之問題或不滿意的地方,那麼活著的意義就大 打折扣,近年來對於治療期間或追蹤期間相關症狀或副作用的處理顯然變得非常重要,以下特別舉例有關「情緒功能」及「認知功能」及止痛劑之處理原則,供讀者 參考。
A.癌症病之悲傷及憂鬱處理
①安排一個安全而且舒適之環境
②協助恢復身體功能狀態
③提高生活品質
④掌握悲傷及憂鬱之症狀
⑤促進良好的睡眠
(I) 使用放鬆技能-被動式及漸進式
(II) 舒適之臥位
(III) 按摩
(IV) 溫水沐浴
(V) 轉移注意力
(VI) 運動
(VII) 睡前避免食用咖啡、酒精、尼古丁或吃太飽
B.癌症病患有關認知行為之處理
① 增強對現實之期待
② 瞭解負向之情緒
③ 中斷負向之想法
④ 利用自已之優勢
⑤ 處理身體不適之症狀
⑥ 安排每日之活動
⑦ 增進自我照顧之能力
⑧ 參加支持團體
⑨ 避免做重要之判斷與決定
C.癌症病患止痛劑之使用原則
① 使用NSAID止痛劑應以半衰期短者為原則
② NSAID之止痛與毒性反應是平行的
③ 由最低劑量開始,每2至3天調整一次
④ NSAID種類多,無效時可選用他類
⑤ 確實掌握NSAID之安全度
⑥ 由輕漸重之三階段止痛階梯療法
⑦ 定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