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痛風是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滑囊液、軟組織或其他組織的疾病,臨床表現包括反覆急性痛風、慢性痛風關節炎、腎結石或其他腎病變等。痛風患者皆有高尿酸血 症,但有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曾有痛風發作。臨床上將尿酸濃度大於7.0 mg/dl定義為高尿酸血症,85~90%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是因尿酸排除能力下降所造成,體內水份過少是常見原因,長期使用利尿劑者是危險族群;另 10~15%的病人是因體內尿酸過多造成,可能與嘌呤合成異常、ATP代謝異常或細胞凋亡速度變快有關。
原發性高尿酸血症與性別、年齡或遺傳基因有關,而次發性高尿酸血症則與服用的藥品、疾病或毒素有關。根據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NAHST)顯示,19歲以上高尿酸血症盛行率依性別區分,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1.9%及9.8%,而痛風盛行率,男性及女性盛行率分別為 8.4% 及3.0%,且不論男性或女性,盛行率皆逐年升高,因此台灣地區可能有相當多民眾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風。
痛風病程主要可分為四期,依續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及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根據這四期分別介紹相關症狀及治療方式。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顧名思義就是體內尿酸偏高,但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及痛風石的疾病。持續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胰島素阻抗相關疾病有關,當尿酸持續 過高(>9.0 mg/dl)也較易有痛風發生的情形。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不需要藥物的治療,但是必須找到發生原因並予以控制,治療目標是將尿酸控制在7.0 mg/dl以下。引起高尿酸的原因包括藥物和飲食等因素,如 aspirin、利尿劑、抗結核藥、cyclosporine的使用及含食用高普林的肉類及海產或飲酒(啤酒或烈酒)等。臨床上若無法藉由改變飲食來降低 尿酸時,建議考慮進行藥物治療,尤其是當男性尿酸濃度大於13.0 mg/dl或女性尿酸濃度大於11.0 mg/dl,因較高的尿酸值有很高的機率對腎臟造成傷害;而尿酸排出量超過1100 mg/day的病人,則有50%的病人可能會有腎結石產生,因此建議給予藥物如allopurinol進行治療。
另外,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後的病人,因腫瘤細胞大量凋亡,造成體內尿酸過高,為了防止急性尿酸腎病變,需給予足夠的輸液及allopurinol或rasburicase治療。
急性痛風關節炎
急性痛風關節炎通常發生在持續高尿酸血症數年之後。發作時在關節上會有紅腫熱痛的情況,於12~24小時內會感覺相當疼痛,若未進一步治療,疼痛感會在數 天甚至數個禮拜內緩解。80%病人於第一次發作時,僅侵犯一處關節,通常是在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或膝關節,其餘病人則可能有多處關節受到侵犯,然多關節 痛風發作也常發生在多次痛風發作、未積極進行痛風治療、緩解期短及有可碰觸的痛風石的病人。另外,要提醒的是,由於關節如腕、指、踝或肘關節都可能會沈積 尿酸結晶,因此從症狀上有時與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難以區別,另約有12~43%急性痛風發作的病人,當時尿酸濃度是正常的,推斷可能與先前服用 降尿酸藥品有關。(待續)
|